第十四章 去上海(1 / 2)

周庆玲听了米加的计划,便提议米加跟大舅周拥军谈谈。

“你大舅好歹是村里的会计,他算账一把手,在这一块儿,队长和书记都听他的。”周庆玲笑道,“再说了,外甥女这么厉害,也能给他挣点面子。”

米加之前没考虑大舅的原因是,大舅他们村里有一个小型棉纺厂,村里的妇女都有活干。

周庆玲对此持不同意见:“我们大队是咱们公社最大的一个生产队,年轻社员可不少啊!再说了,说是我们大队的企业,那别的大队社员来也一样收啊!”

周庄大队会计周拥军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米加工作室门前等着了。

头天晚上,大队里二毛子给他稍话,让他第二天来找米加。他猜可能米加遇到麻烦了,一个晚上没睡好,一大早就出门了。

米加和周庆玲起得也不算晚,屋里一有动静,周拥军就喊门了。

“米加,你什么事?遇到困难了?”周拥军一进门就问。

米加看到大舅这个反应,一时感动万分。

周庆玲梳着辫子,噗嗤笑道:“没困难,有好事!”

米加当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周拥军,周拥军激动得直拍大腿:“米加!了不起!不愧是我周拥军的外甥女!就是大气!能干!”

米加被夸得不好意思,连忙问道:“您倒是说,行不行?”

“行!肯定行啊!简直太行啦!”周拥军拿起笔,把米加画图的草稿纸拿过来,“你说,要什么设备?我来合一下成本!”

“如果是村办企业的话,最好能配工业缝纫机。”米加并没有细说,关键是她也细说不了,她不知道现在的技术水平。

“行!我回去打听一下!”周拥军在纸上记下,“工业缝纫机,还有呢?”

“布料,松紧带,线,纽扣,剪刀,划粉、尺子、打版用的纸等等都要考虑。”

周拥军一一记下,“我今天回去就开会,明天保准能给你答复!”

周拥军风风火火回去了。

没等第二天,当天晚上周拥军就来了。

“通过了,我们大队成立服装厂,也跟上级汇报过了。我明天就去上海去看看机器。正好大有明天要去上海,连车票钱都省了!”周拥军兴冲冲地说。

米加也知道大有叔要去上海,一早给那个帮忙的售货员做了几身衣服并搭配了包包和一顶带蝴蝶结的草帽。头花也带了好多种。

她想试试上海的市场。

不过,现在既然办厂事宜提上议程,如果能够亲自去一趟,再好不过了。

亲自看一看后世的时尚之都,现在是什么样,也到缝纫机厂考察一下。

大舅也赞同:“要是以后咱们自己开厂,你最好能经常四处跑跑,看看人家都卖什么衣服。”

米加跟厂里请了假,开了出门证明,又和周庆玲她们连夜赶制几套衣服和相应配饰,第二天,顶着一双黑眼圈出发。

大有叔开着一辆跃进,车斗装满五金。他和另外一名司机,每隔半个月跑一趟上海,把城南五金厂的货送到上海。

多了一个米加,就不好安排了。

周拥军和米加只好坐火车去。

绿皮火车轰隆隆,带着两个心情激动的人驶往上海。

大有叔先到,他送完货,到约定的宾馆和米加他们汇合。

到上海,不去中百一店,就不算到上海。

大有常来送货,对上海的几个国营商店十分熟悉。他带这周拥军和米加轻车熟路来到位于南京东路的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还没进入大楼,米加就先被中百一店门口的人群吸引了。

跟后世繁华的南京东路相比,此时的这条中华第一商业街也不相上下。

街上人流如织,中百门口,更是人山人海.

“这么热闹?”米加第一次来,对此真是大开眼界。

“这些人都是看橱窗的!中百的橱窗那是一绝!走,看看又换了什么橱窗展示!”林大有兴致冲冲,尽管他常来,但是每来一次就感慨一次,上海太踏马洋气了!

中百一店有18个巨型连体大橱窗,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大落地窗。这些橱窗里展示着时下最流行的商品。这些橱窗就是上海最时尚的风向标。

“自行车!”林大有惊呼到,“还是动的!”

米加一看,果然!自行车从橱窗一头,按照轨道,滑到另一头!

“乖乖!”周拥军喃喃道,“这可牛×了!”

别说周拥军了,就连米加都觉得,哪怕是和后世的橱窗展示相比,中百也毫不逊色!

还没进店,米加三人就先围着中百的橱窗看了大半天。

“真好!好看!好新潮!”周拥军一叠声地夸赞。

“走,进去看看!”周拥军迫不及待要进去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