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1 / 2)

羅宇搖著蚱蜢舟靜悄悄地駛入了一處河灣(註一),這河灣長達十里,從灣口到灣底這十里的兩岸平行等距,形狀就像是另一條河道,只不過河水卻是由涪水倒灌進來的,所以稱它為河灣,而不是另一條涪水的支流。

這河彎相當寬闊,水勢平緩,兩岸亦多平坦,但卻沒有一戶人家居住,甚至連打漁的小舟都不見一艘。原來故老相傳,這兒是整個巴地所有亡靈的聚集棲息之地,而且這些亡靈還會抓活人來交替。既然每個村子的巫師都這麼說,那麼幾百年來就沒有人敢去以身相試,並且還把這個河灣稱為「聚鬼灣」。

羅宇到達聚鬼灣時天色已暗,他不怕鬼,就在此靠岸宿營。次日一大早,他將船划到河灣的底端,那兒隱密之處露出一條小河(註二)的河口。原來此處還真有一條涪水的支流,只不過匯流處深藏於此,而不在十里外的涪水河道上,而且河道十分狹小,只能算一條小溪,大船是駛不進去的。

沿著這條小河溯源而上,行得約摸百里,就駛入了一片茂密的桃林之中。這桃林水道縱橫,宛如迷宮。羅宇默念著「逢七右拐,三十槳插中…」之類的口訣,七拐八彎地就來到了一條“隧道”的入口。說它“隧道”並非那真的是一個山洞,而是兩岸粉紅色桃花的枝幹濃濃密密地覆蓋整個河面上方,使小河變成了一條桃花隧道。

羅宇搖著蚱蜢舟在那條桃花隧道裡駛了沒有多遠,就見小河變成了一溝涓涓細流,無法再行船,於是他就下船涉水步行,直走到這條小溪的源頭。這源頭是一片山壁岩石中的一道縫隙,泉水就從岩石縫隙中潺潺流出,但就僅此而已,除了山壁與泉水其他什麼也沒有。

羅宇愣了一下,旋即暗叫一聲糊塗,奶奶說的已經是三十年前的光景了,現在的情況當然不一樣。他環視四週,瞄準一處山壁,砍光攀爬其上的藤蔓,露出了一個山洞。那山洞很寬大,高逾丈餘,可供三人併肩行走。羅宇在山洞口駐足片刻,心想這就是了,是爺爺奶奶曾經在此隱居,爸爸度過童年的那個山谷「桃花源」。

羅宇拔足進洞,走了不過百來步就出了山洞,眼前豁然開闊,出現一大片山谷。站在高處眺望,這片谷地從這頭到那頭估計少碼有二、三十里長,中間放寬兩頭收窄,算算約有一、兩萬畝大。這山谷草木茂盛,看來土壤肥沃又水源充足,若是種糧食的話,養活四、五百戶人家不成問題。

羅宇繼續沿著山谷前進,直走到這山谷的最寬處,然後轉向東穿過一個約五里長的隘道,又見另一片開闊谷地。這山谷大小形狀與前面經過的那塊地相若,兩個山谷一東一西平行並列。東邊這山谷地勢不如西邊的那樣平整,然而花木扶疏,蟲鳴鳥啼,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潺潺縱貫整個山谷,景緻秀麗宛如人間仙境。

羅宇在小河的西岸找到了父親兒時遊戲探險的山洞(註三),那山洞很大,比洋水岸壁上的藏書洞還大的多,而且也比較平坦,比較乾燥,更適合藏書,若把萇家藏書遷移至此處倒很理想。

從山洞洞口沿小河往南走了沒幾里,一座小橋赫然出現在眼前。那座小橋烏黑黑地似是老邁腐朽,其實卻是金絲楠陰沉木的顏色,那木頭千年不腐,牢靠的很。過了小橋,山腳下草木掩映之間,依稀可見幾間木屋。那木屋藤蘿繞牆,翠竹掩牖,屋牆屋頂外表都是烏黑一片,想來也是以金絲楠陰沉木所造的囉!

那些木屋說是一棟一棟的房子,但仔細看去,前後兩廳,左右兩廂,原來是一座四合院,只差沒蓋院牆罷了。

這是爺爺蓋的四合院,羅宇穿過了四合院的前廳與中庭,來到了正廳。廳中瀰漫著一縷金絲楠的清香,可能是因為這香氣的關係,屋內沒有蚊蟲,也不見蜘蛛結網,是以雖然到處積滿厚厚的塵埃,室內情景陳設卻清爽明白。

羅宇在小屋裡裡外外走動,東瞧瞧西摸摸,緬懷父祖遺澤,感懷唏噓了好一陣子才離開。

羅宇把山谷裡到處都逛過了,他就向山谷外的勘察。往西谷北邊去翻過一個山頭,就可遠遠看到他們家的丹礦。那兒有人正在採礦,就不用去參觀了,免得讓礦工察覺附近還有這麼一個秘密仙境。但是以後不妨在此開闢一條步道通往閒口村,藉由運送丹礦的蓬水水道,做為桃花源的備用交通線。

查看過了北方,羅宇掉頭往回走,去看看爺爺發現的那個金礦。他得先去評估一下金礦的蘊藏量,並且預先設想一下該如何開採,在哪兒熔鑄,以及經由甚麼路徑輸送等等問題。

桃花源東谷外的南方,也是翻過一個山頭,就是爺爺發現金礦的所在。由於奶奶說得很詳細清楚,羅宇沒費多大勁就找到了。那是一個砂金礦,也就是一條沉積了金砂的小溪。溪底的金砂金礫密度極高,使整條溪都呈現黃澄澄的顏色,簡直就是一條“金溪”。

羅宇舉目眺望了一陣,就溯溪往上游走,他要去找找這些金子是打哪兒沖下來的。他不是財迷,這條溪裡的金子估量著也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