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外公(上)(1 / 2)

走下坡,不远处叶子清一眼就认出在家门口井边打水的外公。...

“外公。”嗓子突然就嘶哑了起来。

外公整个人看着消瘦又憔悴,脖颈上有着跟脸上一样很深的皱纹,年过半百的人,已是饱受风霜洗礼,只有那双深陷的眼睛,深邃清明,看着很有精神。

危有光闻声而起,就见不远处,一个小姑娘朝自己走来。

走近一些,才看清,“清啊,你咋来了。”说完又朝她身后看看,山坡上看看。

没见到女儿、女婿。

“外公,我想您跟外婆了,就自己一个人回来的。”她知道外公是在看谁。

危有光怔住,蹙眉深锁,清丫头是怎么了?居然会对他说这样露骨的话?

他没记错的话,清丫头从小到大就是个带些内敛、话少人单纯的小丫头。今天突然一个人跑了回来,又对他说想他的话,也不知道这丫头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即释然道:“你妈也是,心咋这么大,你啥时候一个人出过远门。”

“外公,我长大了,能认路了。”叶子清冲着他微笑。

“能认路也不能一个人来啊,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危有光布满皱纹的脸上,一脸不赞同的表情。

见她还手里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赶忙放下手里的水桶,帮她提在手。

嘴里不忘说:“你妈这是给了你多少钱,让你瞎买东西。”

叶子清淡笑不语,就跟在外公身后走。

“老婆子,清丫头来了。”

叶子清跟在外公身后,踏进这个上辈子二十几年不曾在踏入的房子。外公这红砖瓦直到外婆去世,都一直在,可想而知这栋从她有记忆就存在的房子,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外公一走,没出两年,两位舅舅就带着家人都搬了出去。只留下外婆独身居住,那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叶子清脚跨过高20公分的石门槛,进堂厅的左右两边的房子是两位舅舅和孩子的,面积都不大,目测也就十个平方多些。

大舅舅和舅母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大表姐,一个表哥。二舅舅和舅母生了一儿一女,都比叶子清小。

“老头子,你说谁来了。”外婆李桂华从里屋走了出来。

“外婆,是我来看您了。”叶子清这时才从外公背后,探出了半个身子。

“哎哟,是清来了?”李桂华见是大闺女的女儿,高兴的上前拉上她的手就往后堂里屋走。

跟着外婆走过堂厅,需要在跨门槛,这次是木头做的。进了后堂,就明显的感觉到,这里采光不好。左边是个三平方左右的灶台厨房,堆满柴火与农具,这是二舅舅一家的。大舅舅一家的厨房灶台,是在他们房间外,进大门的右侧沏的一个小灶台,面积也差不多二个平方。

后堂的右侧才是外公外婆居住的地方,里面的采光比二舅厨房的采光还差。

进门左手边依次是小灶台,离灶台一米处,是一张长一米二宽六十公分高八十公分的黑桃木桌子,这就相当外公外婆他们的餐桌了。在往后走就是与桌子同色的古香古色的架子床了。右手侧则一次摆放着两个木箱子、长竹床,竹床上堆着一些琐碎的东西,在里面一点的右角落里,则是一块灰布搭的帘子,里面放着一个恭桶,平时不用都用盖子盖上。

整个昏暗的屋里,也就一条狭小的过道出入。谁能想到这样的红砖瓦房,在后世家家户户都住高楼大厦的时候,外婆却还在这里面,一住就是一辈子不曾挪窝!

“你妈呢?”李桂华看她身后没人,问道。

“外婆,我一个人回来的。”一句问话,就把叶子清的回忆打断。

“啥?你一个人回来的?咋回事?可是你妈说你什么了?”李桂香听她一个人回来的,吓了老大一跳。

首先想到是小丫头是不是跟自己大闺女闹脾气了。

“你这样回来,你妈知道不?你可别跟你妈闹脾气,招呼也不打一声就跑了出来啊,不然……”

“外婆,我饿了。”为了堵上李桂华喋喋不休的关切,叶子清赶紧转移她的注意力。

“哎哟,看我这老婆子,尽顾着跟你唠叨,都忘了你可能没吃。”李桂华拍了拍大腿。

转头对危有光道:“老头子,赶紧给我烧火,我给清丫头炒个饭。”

“清啊,你去旁边坐着。”

“好。”总算终止了前面的话题。

叶子清高兴地把背包放了下来,然后乖巧的做到灶炉旁一米地方的小桌子旁。

外公早早就帮她把风扇打开了,知道丫头怕热的体质,平时两位老人都很少开风扇,一来不怎么怕热,二来想着省电。

叶子清乖乖坐着,时不时跟外公外婆说上两句话。

“外婆,我舅舅他们怎么都不在家?”叶子清想到进屋这么久,也没见到两位舅舅家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