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一)(1 / 2)

吹尽黄沙不见金 博凌 1160 字 11个月前

嘉年和小晚面面相觑。

狄少爷放下汤碗,又问了一遍:“妻子想出这么妙的法子,只为让丈夫喝口热汤。丈夫有没有发奋苦读,考取功名呢?”

“……这个……”小晚挠了挠耳朵。传说就是传说,每次都是到汽锅鸡这里就完了,然后是服务员介绍菜单,谁也没追究过丈夫到底考上没考上。

“不知道。”她老老实实地说。

狄少爷似乎有点失望。他盯着前方精心休憩的院子里悠闲走过的白孔雀。

“妻子如此辛苦,只为让他求取功名。如果没有考取,如何面对家中贤妻呢?”

“嗯……”他吃了很多鸡,也不亏呀!小晚想。狄少爷这么一说,好像妻子也有用鸡汤激励丈夫的意思,天天喝鸡汤,想来压力也蛮大的。

咦,他还知道做汤的人辛苦。怎么不体谅一下给他送饭的人的辛苦呢?

狄少爷放下碗不吃了。嘉年的脸顿时灰了。

“下次,”他站起身,“我想再尝尝汽锅鸡那样的菜,有故事的。”说完,他走进书房。

“可是……我……”

门从里面带上。

小晚无奈地说出后半句:“……我也不会做菜呀!”

---------

允州街头

人们围观着祁王率领的府兵得胜归来。这次剿匪,大获全胜。朝廷嘉奖了祁王和将士。唯有风许和风老将军,因为指挥不力,被朝廷怪罪。因风老将军已经战死,所以罪过一笔勾销。本来朝廷要将风许贬为庶民,祁王一力保举,才保留原职,将他调到允州祁王麾下。这样一来,风许就留在允州了。祁王还顺便向朝廷求了个人情,把风顺也调到了允州。

风许默默跟在队伍后边,神情黯淡。

义父的后事在祁王的照拂下,办的还算风光。但除了他和风顺,风将军没有什么亲人。想到义父的葬礼上,朝廷象征性送来的悼词,他心里就不是味。

风顺说,义父临死时,特意嘱咐,让他们勤读史书。意思他很明白。吸取当年武安侯一众名将的教训,免遭朝廷猜忌。可是,如果朝廷一直猜忌你,你该怎么办?

风顺骑马走在前面,他好奇地伸长脖子,观看允州街貌。

到底是个孩子。风许叹了口气,催动马,跟上前面的队伍。

围观的人群堵住了巷口。

小晚走到巷口,刚要挤过去,想起自己有事在身,沮丧地转身离去。

说道底,还是汽锅鸡惹得祸。狄少爷一句,吃点有故事的菜,嘉年公子就派活给小晚。别说她不会做菜,就算会做,大户人家的菜谱,根据四时节气早早拟定,哪里是小晚想随便做几个菜就能做的。更别说,厨房是周大娘的地盘,她一个试毒的,去那里试菜,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不熟谙世事的狄三少爷,不知道其中利害,小晚可是太知道了。四十大板,她暂时不想再挨。可是少爷已经提了,又不能糊弄过去。于是,小晚只好利用厨房已有的菜谱,寻找这些菜背后的故事,讲给少爷听。

怎么狄三少爷连本地菜的故事都不知道吗?这就要感谢他的瘤子了。他很少出门吃饭,也不怎么见客。嘉年公子伺候他吃饭的时候,也讲究食不言。所以,很多本地菜的故事,他并不清楚。于是,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就成了小晚的故事时间。还别说,因为要说故事,他吃饭的时间准点多了。

不过,每天就要麻烦小晚索尽枯肠找故事。今天,小晚就是来街头,找故事的。她四处买小吃,连说书的茶馆都进了,收获甚少。只好灰溜溜回到府上。

她正想着嘉年公子盘问起来,今天怎么说。前面就看见嘉年公子跟管家说话。嘉年公子是管家的独子,老爷从不把他当仆人看待。从小让他陪少爷读书,说要培养他,让他出息的。

她偷偷掉头,准备从旁边的廊下绕过去。

“站住!哪里去了?”嘉年公子到底眼尖,喝住她。

“那个……去街上转了转。”

“大伙都忙晕了,你倒好,还有心思出去闲逛!”嘉年抬手,打断她的辩驳,“好了,赶紧收拾东西,与我们一同出门。”

“啊?去哪里呀?与谁同去?”

“当然是三少爷!”嘉年没理她,“我们要出门去祭拜少爷的师父。你也一起去,帮少爷尝味。”

初夏时光,鸟语花香。

小晚走在山中小道上,林幽、花香、蝶舞、鸟鸣、溪清,别有一番意趣。

除了食盒有点沉以外,没什么缺点。

都怪嘉年,自己是男的,还不拿东西,食盒全是自己拿。她严重怀疑嘉年是故意整自己。

“怎么还没到啊?”

“还早着呢!才走了一半。”

她苦着脸,拎着食盒快步跟上。

过了不多时,走到了一处山中道观。少爷进了观中一处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