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1 / 2)

吹尽黄沙不见金 博凌 1474 字 11个月前

“什么?”嘉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可思议地看着端坐在书桌后的狄老爷,“老爷,您要撵我走?”

“嘉年,谁能撵你走?狄府就是你的家,从小我把你当儿子一样教养,和府上下谁人不知。”狄老爷苦口婆心地说,“从小你是少陵的伴读,也是指望着你读书有出息。如今,私塾先生教导有方,终究学识有限。白露书院天下闻名,每年三分之一的举子出自白露,你去书院攻读考取功名,你父亲以后也好终身有靠哇。此事我们已商议妥当,早日打点行装吧。”

“老爷,嘉年不愿考取功名,只希望一辈子陪在少爷身边,侍奉少爷!嘉年不走!”嘉年眼含泪花。

“傻孩子,狄府再好,也不能耽误你一辈子。男子汉大丈夫,仕途经济才是正经。不能误了大事呀!”狄老爷安慰道。

“不,老爷,嘉年不愿意考取功名!嘉年不走,求求您了!如果有做的不对的,老爷只管打骂,嘉年绝无二话。”嘉年膝行于地,跪倒在地,苦苦哀求。

他的坚持让狄老爷不解,也有点不耐烦起来。

“嘉年,你非三岁小儿,该明白你父亲的一番苦心。你要是一直呆在府里,别说旁人,连府里的下人都会笑话你的!”

“老爷,”嘉年眼含泪花,“如果一定要嘉年走,请让少爷……少爷跟我说一句,嘉年即刻就走,绝不耽误。”

“怎么,莫非我在狄府说话已经不算话了?”狄老爷反问道,“实不相瞒,还是少陵提醒我,该送你去书院读书了。你若不信,自可去问少陵。”

他端起茶杯刚想喝口水,却发现茶水已凉,愤然放下茶杯。来人!他怒道。

莲庄的小厮把嘉年挡在书房门外,只送上了说是给他当路费的盘缠。

“少爷!嘉年错了,当初不该把孟小晚挡在狄府院门外,害她身犯险境。嘉年说过了,愿意赔她一命。如今,嘉年任凭少爷发落。嘉年发誓,去王府的事是她自己愿意的,嘉年绝对没有从中怂恿。求求您,求您见嘉年一面!”嘉年跪在房门外,带着哭腔诉说着。

无论他说多少遍,门始终紧闭着。

不知跪了多久,一个小厮出来,说少爷已经歇下了,劝他回去。

嘉年自知无望,从怀里掏出一个铜镜。那是一个普通的铜镜,允州满大街有售,不超过30文。铜镜的璎珞打得歪歪扭扭,出奇的丑,一边还有掷坏的痕迹。

他请小厮把铜镜交给少爷。

“你就说,这是一个女子七夕听镜时用的铜镜。她祈求上天,求之不得后,就把铜镜扔到了路边草堆里。”嘉年哑着嗓子说,“你拿给他,他自然会明白的。”

嘉年对着书房磕了三个头,红肿着眼离开了莲庄。

书房内,狄雍伸出手指,轻轻抚过铜镜表面细微的划痕。

扔掉的为什么还要捡回来?嘉年公子临行就送少爷这么个礼物,少爷为什么也不怪他?小厮心里疑惑,不敢多问。

一层秋雨一层凉,秋夜走在允州的街头,落叶飘过,更显萧索。

狄雍跟着父亲身后,走在寂静的小街上。

自从走到这条小街,父亲就坚持下轿,带他步行。这很不寻常,平常出门如果不是见了官员皇亲,他们是绝不会步行的。

不仅如此,父亲一反平常的威严,一路都絮絮叨叨,说小时候送他去道观时候,如何偷偷去道观送他爱吃的东西啦,走南闯北做生意的逸闻趣事啦。

这个父亲如此陌生,又如此温暖,他不忍心打断他。

“自古娼门是销金窝,”狄老爷话题一转,“人人以为是凭肉金。其实除了花魁,能有多少姑娘有姿色?又有多少人能在妓*挨个十年八载?*院里,最喜欢摆流水席。她们有十碟八碗,客人一到就招待入席,席间只劝酒不劝菜,才刚动了筷子,就把人灌得五迷三道,带入房中。然后,这些菜稍加点缀,又上到了别的房中。一席菜一晚上能上十遍有余。无论姑娘留不留客人,这宴席的钱,是谁也逃不过的。你说,他们的算盘打得精不精?”狄老爷停下脚步问道。

父亲很少教他做生意。一教他,就从*院教起,他没有料到。他茫然无措:“父亲,此话怎讲?”

“无论世事有多少门道,只要经历过,就不容易入局。*院也好,粮铺也好,不被骗,怎知其中门路?”

狄雍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走到一个寂静的院落门口,红灯笼高高悬挂,朦胧的光照射在他们身上。他刚想出声,狄老爷轻轻叩门,有人将门打开了。

“湖州歌姬天下闻名,你也不小了,今天就在这里饮些烈酒,见识下美人罢。”

早有丫环过来招呼,举手投足,都与别家小家碧玉不同。

狄雍转过身看父亲。他有点慌张,有点兴奋,想后退,可似乎又有什么呼唤着让他留下。

狄老爷站在他身后,背着双手。

“相士说你不宜成亲,并没有说你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