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侦查(1 / 3)

越城岭上的初夏,晚上温度很低,邓紫光正在看兴安大营传来的军情快报,苏仲匆忙来找,直呼来了来了。邓紫光说别急,慢慢说。

斥侯报告,北兵二百左右,驱赶着五百多百姓沿官道而来,一天内进入越城岭。邓紫光沉默一会:先到前面去看看。

邓紫光等人打着火把穿过从林,登上山口,天刚亮,只见远远有地方有炊烟。邓紫光问谁能看出有几个灶?有人说十二个,有人说十五个,邓紫光说,一个鼎锅做几个人的饭?

苏仲说北兵的锅十到二十人。

邓紫光说这是斥侯的队伍,放过它,让它过陷马坑。后面被驱赶而来的民夫会填陷马坑。我们派人混进去。另外让人抢他们吃的、工具、鼎锅,不杀人。让他们发现来追,则以药弩、轻弓射之。对穷追不舍的给予伏击。不得使用制式军械,传呼联络不得使用军令和官话,只能用土话。我们现在只是一伙饿极了的山匪,只想与他们弄些吃的。等其攻击严关时,才开始采用既定作战计划出击。没有作战任务的现在开始休息,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严禁私自外出。

回到丛林中的营地,邓紫光在松明子的火光中写成军报,并汇报他的作战计划:摧锋军将不断袭扰敌后,反复破坏山道,敌之首尾难全,必会派人搜山。摧锋军在山中周旋,侍机消耗敌军。敌军如若攻打严关,摧锋负责阻断山道,令其进退失措,大帅见火光起时,可开关反推。摧锋从左右两向冲击敌中段。

邓紫光的军报到马塈大帐,马塈连夜赶往邓紫光的营地。邓紫光也吃一惊:大帅为何深入险境?

马塈爽朗一笑,走,本帅要去实地看看你的作战安排。

邓紫光问苏仲敌离马坑多远?苏仲答四十余里。

邓紫光想一下:我们从马坑向回走,敌与大帅相距只有一个时辰的路程,太危险了。

马塈说一个时辰足够,走吧。

邓紫光若若思索,下定决心说走吧。

在陷马坑旁,邓紫光说敌到此将停下来派人搬石担土平坑,至少需要二天。我必须在此时渗入十楼人。

敌军过这二处断崖边,因岭道突然变窄只能能一二人,敌必将在此修桥栈,此处是我攻击重点。敌在此险处应保有守军,我已预先在山坡树林里立有双排石墙,排山倒,到时放倒排墙,缒绳而下,用桐油引燃木桥,敌之退路断矣。

众人转过山脊,邓紫光指着被禾架掩盖着的木石堆:此处需要二十人放倒木堆滚下来,阻挡严关方向退下来的敌军。我一只百人队由这边冲下官道,向桥栈方向冲击敌军。

马塈问为什么只是一个百人队,是不是人少了?

邓紫光:山坡地狭,攻击面太小,百人都有点多。粟路钤,带二个十人队,实地演练。

粟猛立即带人爬上山坡,从一箭的距离开始往下冲。马塈看到二十人,时而直线,时而斜线,互相掩护,交替前进。

你的另外两个百人队呢?马塈接着问。

邓紫光:五十人从前面山脊上推下来,另外一百五十人沿山坡向严关方向推,形成高低配合,至山阴转角,那原有一座石桥,已被我拆了,在那边据守等你从严关弑出,在此山墺处歼敌之先头攻尖部队。

马塈问粟猛:你带多少只药箭?

粟猛:三十只,射完箭后就需要结阵,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这条道路宽度只能结两组。故结阵的防守能力比攻击更重要。请大帅检视。

粟猛大喝一声:就地结阵。

摧锋军士立即各占地形结阵,据守地势。

马塈:我给你二百人,你用三十天为我带一只这样的队伍。

马塈留下两百人的一只驻屯军,自己领数骑驰入严关,回望邓紫光众,摧锋军旗屹立岗上,马塈挥手,听闻远处传来摧锋军歌:

旗卷夕阳,

号角鸣商,

大宋英雄男儿,

遏阻飞云几度,

雄略有马最强。

忽闻杀声震天,

精忠保国卫家,

试问谁敢争锋?

摧锋劈斩苍狼。

马塈哈哈大笑,楚蛮小子,好样。回头孩子儿们都学会咱这首《斩苍狼》。历史上真实的桂林保卫战从严关开打。关于这场战争,典藉中记载很少,在宋史中,载于马塈、邓得遇、邓子荐三人传记。在元史中散见于阿里海牙传,史格传之中。严关保卫战在元人修宋史中只出现在马塈传中,只有“自将三千人守严关,凿马坑,断岭道。大兵攻严关不克”廿余字。关于这段历史只能靠后人到古战场去猜测,联想。事关真实历史,我将在完整引述典藉中的原文或者处出。这样的写法在故事性没有那么连贯,因事涉真实人物,对英雄的敬仰让我不敢扭曲,哪怕过度赞扬都可能陷入捧杀的陷阱。

北兵先头部队在马坑处停下,有人向后传话要让民夫过来填坑。

粟猛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