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幼帝(1 / 2)

景炎二年,初夏。

邓紫光跟随霍公明到广州去见益王。邓紫光向幼帝及太后行大礼,再进献方物,一匹瑶布,一束粳禾,一只斑竹箫,一束零陵香。得益于邓紫光乔装在商队,带着静江府的特产,此时作为方物正好合适。

这是一个简陋的行宫,幼帝与太后衣着朴素,神情萧索,有些紧张。他们被邓紫光进献的方物所吸引,这是代表着乡村衣食、礼乐礼品,给人以平安和吉祥的情感安慰。他们伸出手去触模,探究。太后向幼帝解释这些风物的名称,及产地在静江,静江现已沦陷。说到这,太后不禁眼睛发红,声音有些哽咽。

邓紫光见到幼帝依偎在一年青妇人身上,他们显得如此弱小,弱小得令人动容。想大宋命运系于一妇人与孩童之身,忍不住立即流下眼泪,声音哽咽,不能自持。

还是越王与霍老在一旁温言抚慰一番,向太后介绍了一番目前时局向好:元世祖为平定自己小侄儿的叛乱,将伯颜的部队调回朔方,枢密副使兼同都督文天祥收复梅州,陈瓒收复兴化,咸淳七年元张镇孙任置使兼广东经略安抚使收复广州,少傅张世杰由潮州收复福建。正是由于广东这边形事好,才将圣驾从梅山尉移驾广州官富场

邓紫光终不敢抬头相看,只能低头对官家和太后温和宽言,坚信定可复国。

太后问及摧锋军在广西的情况,邓紫光介绍文才谕摧锋军北路指挥使,总领湖湘事。目前罗飞、黄必达三千人占据祁阳和常林;张豺、周隆一千五百人占据新化;摧锋军鄂西指挥汪梦应一千二百人占据萍乡;湖湘和江西的兴起,导致广西方面元军人担心回北方的路被阻断,现收缩退回静江,为桂中桂南摧锋的游击创造了条件。桂中指挥苏仲还还负责桂南的部队,其下有王新林,李应辰、李福初三人。苏仲现在最强共四千五百人,在横、象、宾、贵、浔等州游击。这样,加上文才谕手上有近五千人,现有近两人在在赣、荆、湘、桂活动,已有燎原之势。

太后问霍老知不知道这些情况,霍公明道属实。越国公补充道:广南置制使刘公公已移镇越城岭上指挥,太后放心。

邓紫光带来的消息让太后心情大好,于是便留邓紫光吃饭。

官家赐膳食,食品无不精美,宫娥无不秀丽,香风阵阵,钟鸣鼎食,无不赏心悦目。

与官家用过膳,越王问起静江战事,邓紫光尽述马塈、黄文政、邓子荐等人忠勇事,说邓子荐的绝命诗,太后及官家均垂泪,赞叹邓子荐的情操与胸怀。官家还在书案上提笔录下:

八千里地筑长城,九万里风举文彰。

须臾生死求仁义,青衫少年笑苍茫。

太后见诗中青衫二字,见邓紫光着常服,看不出邓紫光品级,便问及了紫光的官职。邓紫光回禀自己知昭州,摧锋军统制。

很长时间没出声的霍公明问小邓郎君练摧锋军以来共打了几仗?

邓紫光知道这是霍公明要他给自己摆功,邓紫光不好突出自己,便着用讲故事的方式,说马塈如何以三千五百人为抢收粮食而坚持三个月的严关保卫战,自己配合马塈歼敌,昭州之战,以四百余人歼敌五百,猴山隘之战,娄广智百人抢关,自己三百人堵敌后路,配合黄文政歼敌一千余。相思堡以三百余人,全歼马成旺五百余。

越国公问你摧锋军有多少人?

邓紫光:去年建军时六百,祖宗制每军不得超过五百,我在此越制了,只因为一百多将作为暗兵谴回各地。现在,在桂中苏仲有六千,桂北我直管五百,鄂西南文才谕四千人,湘南罗飞有四千人,萍乡王梦应六千人,衡山最近由张唐、熊桂拉起一只队伍有二千人。

越国公:你以六百人建军,现还发展到二万,分布在三路,为什么你不把队伍集中起来打几仗硬仗?

邓紫光立即有种警觉,他态度卑谦,却毫不迟疑地回道:北军驻桂五万余,在湖南虽然只有七万余,又还有各州县保留不少武装。如果将摧锋二万余人聚集在一城,与北军去争城池、列阵冲杀,将失催锋山地野战之长,其结果未必比强于淮军屯驻军(最能打的一只部队)。今摧锋从六百人的军官训练队,在不到二年时间内,发展了三十倍,在十多个州同时起事,让敌军不得不收缩,放弃南下。这都摧锋建立之时马帅与霍阁老的建军主旨:在外围布置广阔的战线,将敌军消耗成疲劳之师,再寻机各个歼灭。

太后看向霍公明,霍公明起身向太后施礼道:当初重建摧锋军目的聚集各地来桂之人,将这些人培训成复兴的栋梁,令摧锋在学习作战中扩编,散布到各地游击,发展。为静江府缓解外围压力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只不过十数月间,摧锋军已见气候,说明当初做法已有成效。

邓紫光不愿让大家在此过多纠缠,主动向大家介绍黄文政总制故事,说到黄文政怒斥马成旺父子时,引得大家一阵叹息。当听说马应麟劫黄淑真去湛江事,无不咬牙切齿。邓紫光说本次南下目的是将静江罪人马应麟绳法,救出黄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