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崔斌(1 / 3)

为解决落脚问题,邓紫光只好暂时落脚在拥挤嘈杂的永福坊,这里是始安商行的货场,二十多人挤在一个小院内,出门先经过堆满货物的商铺,对经营和住宿都不便利。邓紫光本可去找史格,他说过有问题可找他,但此时他是不是还在大都还未可知。

湖广和江西来的少年全都在学宫,学宫归礼部管,学宫祭酒由礼部侍郎系衔。礼部尚书有三位,均为正三品,而礼部侍郎只,有两位,只是正四品。尚书三人有色目一,蒙古一,汉人一,各管一摊,其实都不管,全丢下面办事管,下面就是二个侍郎。

人称礼部是三头两臂,礼部振振有词回怼我大都才是二头六臂三只足呢。

当初大都路办国子学接受的各王子弟,来者人人都是皇亲贵眷,到礼部从上都搬来中都来,礼部干脆就不接这个荏,将国子学丢给了大都路继续管下去。

然而,礼部之下有拱卫直都指挥使,撑控鹤、仪卫。指挥使原为从四品,后因人设品秩而改为正三品。没过几年,某些人根本就不是专业礼部官僚的料,甚至被赶出来都指挥司,这个位置降为从四品。再后来上来的官员是从南边来,有相当深厚的经学理论与实际,直都指挥使升为正三品。礼部便开始从各行省调来身世显贵清白子弟充入学宫,学成后填补皇帝的近幸或亲兵,预防各亲王参予国事。

国子学的皇亲子弟被礼部所抛弃,这也就导致了它的衰落。它的衰落也就成了大都路的负担,邓紫光这位客省来的从三品就成了大都路的背锅侠。

邓紫光每天在国子学和孔庙转悠,回大都路总管府点卯。他的公房偏于一隅,不受重视,与他人交集少,邓紫光却乐得清静。邓紫光手上有两个手下,一个从八品提领,主管外事业务;一个从九品勾管老吏,管的是财计。部门没什么业务,事少了人闲,邓紫光不是个生事的人,放任部下三天打鱼二天晒网。

邓紫光被人通知去议事堂,有事要商量。原来是学堂祭酒来找邓紫光。

礼部想裁撤国子学并入学宫。但礼部与大都路总管府平级,削裁大都路的部门必须经过大都路同意。忽辛本不想揽国子学这费钱又无政绩的事,可如果在他手上裁撤,他就要面对皇亲贵胄们的质问:这是国家免费教育贵族子弟的学校,为什么说撤就撤?

邓紫光敢在中书省挥鞭打省官,这样的猛人不出来背锅天理难容。

元代礼部侍郎正四品,谁哄你谁是忘八蛋。

别看礼部侍郎比邓低一级,邓紫光是刚从地方来的,天然比中枢下的要低人一等,邓紫光在这个四品官面前只能持晚辈的礼。

忽辛首先开言:提学大人上任十多天了,对我大都路治下学校所事多有了解,今礼部堂官想要了解新官对未来有何见解。

邓紫光一付懵懂样,反问我就一提学学校所能有什么大政方略?

礼部侍郎:那你就说说国子学,你觉得如何?

邓紫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些皇亲贵胄子弟得国家照顾在国子学闲养,以免他们在外斗鸡走狗,沾花惹草。这是国家对他们的照顾。我一外省小官不敢置喙。

忽辛忍住笑问:怎么能说是闲养?这些都是未来各王公大臣的袭荫人,国家栋梁,说成闲养有点过了。

邓紫光:哦,我可能错了。我们在县学乡校读书时,恨不得将一天当成二天用,晚上点着油灯看书,鼻子眼睛都被油灯薰染发黑,我以为读书是象我们那样读的,不知道国子学还能这样读呢。

礼部侍郎引导地发问:提学大人对此种情形能够容忍吗?

邓紫光:早先你们容忍了这么多年,怎么也不能让我一来就不容忍,是不是?我确定也看不惯,应该有所改善……

邓紫光停下话头,拿起杯子喝起来:今天这茶极好,总管大人你得给我留些茶叶,晚上我与娘子分享一下,看看是你的好还是我的好。侍郎大人也尝尝。

忽辛:你少来打我的主意,这还是宣政司的和尚从南方带来的,你要喜欢拿什么东西与我交换?

邓紫光:我带了始安酒,静江白,用来煮狗肉十分香,到休沐日去我那小窝尝尝,我那仆人极会做灵川狗肉,用这酒是天然搭配。其香辣与狗肉味道相得宜章。侍郎大人有兴趣,不妨来我的狗窝看看,顺便吃狗肉。对了,我到今没地落脚,尚未租到房屋安家,如今寄居于瓦肆匠人杂役人群,二位大人不能眼看我出丑吧?

忽辛:对对对,礼部大人最看不得省官流落到草莾之间,也许礼部有条件解决你眼前困难。

邓紫光在忽辛的配合下将礼部侍郎给忽悠走了。忽辛对对紫光会心一笑,你也是个小狐狸。邓紫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怎么啦?我就一南蛮子,什么都不懂。

邓紫光道有一件事我想应告诉大人,我要修缮孔庙,找你们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我只好自己筹集了几百两银子,正要动工了,你有什么意见?

忽辛:当然没意见。你若修好孔庙,我也能点光,你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