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探源(1 / 3)

邓紫光产不愿在大都路总管府待着,借修缮孔庙与国子学之机,干脆在孔庙搭起了自己的府衙,反正孔庙那么大,在庙深处选一偏院放下自己的大案,当然还有铺盖。

邓紫光手下现在有教授和学正二员,学录一员,加上自己六个人,每天下午都到孔庙来与邓紫光碰头,然后他们就不用回总管府,各自干自己的事私事去了。但碰头时少不了要讨论一下各自手头的事情。不是邓紫光要指导他们干什么事,邓紫光反复说不要让我们闲下来,不要尸位素餐。实再没有事做,你们就来与我一同补油灰,上漆。

孔庙平常除了邓紫光就是覃牯带二个亲卫在守庙,其实是给邓紫光看大门。因为这里是赵姮与邓紫光幽会之处。那永福坊的始安商行人货杂处,狭小拥挤,虽然市井生活十分丰富,小夫妻两生活多有不便,邓紫光不时约着赵姮来参见孔子,行周公之礼。

忽辛接宰相府来人通知传邓紫光去北中书省回话。忽辛派人到孔庙去找,偏偏孔庙里也没找到提举邓紫光,只好回话说邓紫光去采买材料去了,明天下午一定去北中出省。

忽辛玩了一个心眼,要是今天下午找不到,明天早上一定能找到邓紫光,让他下午去就行了。反正从孔庙到北中书省比去永福坊还近。

邓紫光听亲卫说有人找,根本也不当回事,今天不见明天见,反正不会有大事,自己每天只需巡视国子学,写读书笔记,做些手工活,发些公文催要经费,核准先生们的月俸发放。

阿合马听说提举大人在孔庙中搞修缮,作为理财大师的回回人对钱有天然的敏感,他记不起什么时候自己批准过维修孔庙的费用,又听自己的孙子说国子学也在维修,于是便想着亲自来看看。

阿合马在忽辛带领下来到孔庙,见庙中虽然打扫干净,还是能看出久已没有香火,加上到外都在补灰、括白、上油的痕迹。一个南蛮子身着半身军服守在大门,见他们来时,也不问,只是行个礼就让阿合马等人进去了。内宦哈苏问军士提举大人在不在,军士说回大人,邓大人在后院煮木头。

众人奇怪什么叫煮木头?到后院一看,一个青年正将一桶水倒入导槽中,导槽将水引入一口半埋地下的大锅,大锅上架着许多木枋料,枋料又被砖砌池子围起来,水汽蒸腾在木枋上,这就是所谓的煮木头。

邓紫光见来人有阿合马,忽辛,其余人还有三品公服的人,象是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有三位,这位显然是回回尚书。这阵式很大,可能事情不小,邓紫光连忙上前来行礼:大都路学校所提举邓紫光见过宰相大人。

邓紫光故意把丞相说成宰相,阿合马故意装不知,问你就是从三品官干正六品活的小子?

邓紫光想到他被太子打得鼻青脸种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笑得阳光明媚,毫无城府模样:正是小子。

阿合马想这个人是不是有点傻呼呼的?可哈人怎么可能爬到从三品来的?

邓紫光把人让到自己的公房,让覃牯给上茶,覃牯道大人,我们没那么多杯子。阿合马说不用了,我们简单明了点,你哪来的钱修缮孔庙和国子学?

邓紫光:年初我来大都赴任,在江西募集了一万石粮食,付完船资和七七八八,剩下一千多缗,省着点花,维持个二三年的维修还是可以的。

阿合马:为什么不能一次维修完,要用两三年时间?

邓紫光:维修没有一年修第二年不修的道理。年年坏年年修,修门窗,换梁柱,桌椅家俱,甚至地笼和沟坎。

阿合马:你在煮木头是什么用途?

邓紫光:木头中有水份,油脂,虫,蒸煮后防虫蛀、防开裂。

阿合马:你怎么会这些?

邓紫光:少年时我在武冈军长大,山中工匠都这么做。

阿合马:你带一万石粮来大都,能获利多少?

邓紫光:总共来了十七条船,毛利得一千多,但由于这是捐来的粮食,没有交给税赋,否则只有三四百缗。

阿合马:今天我找你,是想问问,如果把这国子学拆了,你以为如何?

邓紫光:这事吧,我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阿合马:你堂堂从三品,比礼部侍郎高半级,怎么不在其位?

邓紫光:我这不站在大都路学校所的位置上,怎么可去操礼部的心嘛?

阿合马:今天礼部尚书也在这,你但说无妨。

邓紫光:好吧,那我就得罪了,拆了吧,宗王子弟及皇亲贵胄的继承人如何培养由各家自己管更好,士绅不仁失家,国公不仁失国,天下依然是皇帝陛下的天下。天子监掌天下,伐罪吊民。强干弱枝,这枝杈长弯了,就扶正,扶不正就修剪掉。

阿合马:岂不得罪这些宗王子弟?

邓紫光:本该他们服务于天下,岂有使民脂民膏填虎狼之口道理?

阿合马:你是个狠角色。

邓紫光:我没得子弟在国子学读书,与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