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章(2 / 2)

突然来的夸奖是为何。

“便宜你了。”冬生没好气地瞅了它一眼。

回家后,慧娘瞧着阿爹阿娘的神色不似之前那样忧心忡忡,反而很轻松,便知道盐的事情有办法解决了。

“阿爹,徐爷爷怎么说?”

宋大年神色激动地说道:“你徐爷爷说山里有一种树,叫木盐树,夏天时树干会结一层盐霜,他说山里人以前买不起盐时,就会把它当盐来食用。”

“太好了,阿爹,我们什么时候进山去找?”

“明早你徐爷爷会带我们一起去找,只有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才认识木盐树,现在没了叶子更不好找,我们自己去了也找不到。”

听阿爹说完,她按下急切的心情,等着明早进山。

……

在她的央求下,阿爹和阿娘同意带上她一块进山找盐,同行的还有徐爷爷、姨父和大姨。

他们也打算取一些盐备着。

没了树叶和野草的遮挡,山里的小动物就这么明晃晃地穿梭在树林里,瞧见了慧娘一行人就迅速逃走或是躲进洞里。

慧娘暗喜,现在岂不是进山打猎最好的时候,一眼望去都是树干,零星可见一些残叶,动物都没法藏身,轻轻松松就能发现它们。

和慧娘想法一样的人已经开始尝试了,动物没地可藏,同样人也是一样,人还没靠近动物就被发现了,来不急射箭,动物早就跑远了,比之前打猎还难。

慧娘慢慢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心里失望,原本还想借着这个机会试试箭术的,现在看来只能继续扎稻草人了。

没了树叶,一时间很难辨别树林里的植物,除了像松树、柏树这些熟悉又明显的树木外,其它的植物就凭光秃秃的枝桠,很难认出它是什么。

徐老爹凭借着记忆,带着一行人穿过一片干涸的河谷,往旁边的山坡继续前行。

徐老爹也是很早以前在这附近见过木盐树,现在还有没有他也不确定。

“找到了!”徐老爹指着东北方向的一片树干说道。

慧娘顺着方向看过去,果然瞧见几棵明显不同与其它普通树木的树干,上面有一层白色的晶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十分漂亮。

走近时,慧娘好奇的用手沾了一点白霜放进嘴里,惊讶地睁大了双眼,果然是咸的,而且和家里吃的盐没撒区别,反而还多了一点木香。

她不由感叹世间万物的神奇,没想到树木也能长出盐来。

“用小刀将上面的盐霜轻轻刮下来。”徐老爹一边教大家怎么取盐,一边忍不住感慨,“木盐树的果子能长出更多的盐霜,可惜了,叶子都被蝗虫吃光了。”

慧娘庆幸,还好蝗虫没把树干一块啃了,要不然他们还真没办法了。

几人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将木盐树上的盐霜全都刮进竹筒里,又小心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点盐霜。

刮下来的盐霜一共装了四个竹筒,量虽然不多,但是过段时间,木盐树又会结出新的盐霜,到时候再来取就行。

据徐老爹说,山里的其它地方也生长着不少木盐树,费些功夫总能寻到,不用担心盐不够。

只要山里有木盐树,他们就不用担心没有盐吃,这下彻底解决了她们的担忧。

没了树叶的遮挡,太阳直射在人身上就像火烤一样,皮肤发烫,头晕眼花。

现在山里连处阴凉地都寻不到,她们不敢在山里停留,刮完盐霜后就开始往家赶了。

找到了新的盐,自然要试一试它的效果。

赵氏像放普通盐一样将盐霜撒进锅里,挥动锅铲翻拌均匀。

慧娘第一个试味道,嚼了几下,对着阿娘说道,“有点咸,可以再少放一点。”

赵氏也夹了一根菜干尝尝,确实有些咸了,看来这盐霜比买的盐更咸,往后炒菜要再少放一点,不过这样也好,还能多省一些盐。

宋大年家缺盐这事也给徐老爹提了个醒,随后他便通知村里缺盐的人家可以进山找木盐树。

许多年轻一辈还是第一次知道树能长出盐,在自家长辈的带领下,缺盐的人家也开始进山取盐了。

有了新的事做,蝗灾带来的后劲也消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