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雪花似柳絮飞舞,纷纷扬扬下了一整日。

涌入城中的灾民越来越多,冰天雪地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衣衫褴褛忍饥受冻的身影,城中的铺子关了大半。

一车又一车的米粮运向城门口。

慈善堂中,沧州城官粮很快杯水车薪,于是官府发动了城中官眷富商们,自发组织起来施粥。

温氏作为沧洲城最大的官眷自是要一马当先,午时前后与李云想带着家中的下人杂役一起赶至城门口。

等她们到时,城门口已经乌泱泱站了许多人,施粥的棚子早已搭好,整齐的排成了一条线。

有几家已经架起了铁锅,燃起柴火等水开。

街边角落站着亦或是躺坐着许多衣衫褴褛又脸黄肌瘦的灾民,更有几岁稚童眼巴巴盯着铁锅不停吞咽着口水,许是饿极了。

但无一人敢冲上前。

只因棚子两旁立着许多高大威猛,冷面含铁的兵卒维持着秩序,同时震慑着众人。

府衙门也提起了十二分的警惕,做好了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过了一会儿,空气中飘来一股淡淡的米香,清甜甘芳,诱的灾民嗡地一股脑往前冲,在兵卒地大声呵斥下他们乖乖的偃旗息鼓,排起了长队。

李云想用大铁勺不停的舀着米粥,桌上的十几个碗皆被盛满,寒露站在一旁维持着秩序,看到有人想插队的便一声娇喝!

“干什么呢?!看什么看就说你呢,好好排队去!”

小丫头横眉怒目,吓的那人心里直突突,瞬间安分了不少。

李云想亦被惊得手中勺子一下没握住,掉回了锅中,霜降见状忙上前。

“我来替您,小姐快去歇歇吧,别一会儿胳膊又酸了。”

见她熟练的用筷子捞起了调入锅中的铁勺,李云想放心地点了点头,交给她们两人。

见母亲靠在后面的软椅上烤着火的同时与其她府中的女眷们聊天,李云想走上前见了个礼。

“母亲好,各位夫人好——”

规规矩矩,任谁见了都要道一声恭而有礼,惹的各家夫人们啧啧称赞。

“这城中有谁不羡慕温夫人您好命呐——”

“就是!驭夫有术就不必说了,连这儿女们也一个赛一个的拔萃出群呐——”

“就是——”

说话的是司马家的夫人与户政参军的夫人,但温氏并未将她们这场面话当真,她家老大不用说,可这老二纨绔之名全城皆知。

哪怕塞回娘肚重生一次都当不起一声拔萃出群!

想到这温氏捻起衣袖,掩嘴轻笑:“瞧你们这巧嘴夸的,我就厚着脸皮认下了。阿想快过来坐——”

于是李云想规规矩矩地坐在了温氏身旁,听着她们你来我往,互相客套。

好生无聊啊——

不知谁话锋一转盯着路边冻得发抖的灾民喟然长叹道。

“天可怜见的,可千万不要冻死人喽——”

另一个夫人也跟着摇头叹息:“这雪若不停,谁也说不好——”

温氏跟着喟然:“官府力量毕竟有限,这么多人怕是难以兼顾,我昨日让人往慈善堂送了几十床被子,但愿能解一解燃眉之急。”

刺史夫人都送被褥了,其她几个夫人一听哪能坐的住,顿时七嘴八舌开口。

“温夫人您这话倒是提醒了我,今日回去我就吩咐一声送些被褥炭火过去。”

“这关乎我沧州民众,我等官眷亦不能旁观呐——”

“是啊——”

几十人几百人还好说,这成千上万的灾民官府就有些有心无力了,况且朝廷若有赈灾,也是先紧着营州,而沧州目前只能靠着自己。

家中那老头子最近忧心如焚,连饭都吃不进去,惹得温氏心疼不已,今日也算是小小帮了他。

“夫人们实在是大善呐!”

温氏心底乐开了花但面上却丝毫不显:“改日我定会向我们老爷好好称赞各位的仁善。”

夫人们一听这话欣喜不已,刺史夫人的耳旁风她们自然是信的,谁让人家成亲二十哉夫妻仍旧琴瑟和鸣,恩爱不已呢!

最好多吹吹耳旁风,让他们家夫君的官职动一动!

等众人七嘴八舌停下来了,李云想才施施然开口:“母亲容禀。”

温氏一下将目光放到她的身上。

“我那铺子原先是个布行,攒了几百匹陈年旧货卖又卖不出去,女儿如今想着不如将那些布料全都捐出来罢。”

“再请绣娘们缝制些衣裳被褥什么的,送到慈善堂抑或是城外安泰寺中的妇孺老幼手中,他们若能少受些严寒之苦,也算是行善积德了。”

温氏听了赞许地点了点头:“铺子既然给你了,你自己做主便好。”

“女儿知晓了。”

李云想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