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海之蓝(完)(1 / 1)

她住进我心里 绒针 823 字 10个月前

【5】

整个行动发生质变,是他们的行动打动了路过青石巷的一位游客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退休前是国家文物局的,她建议这些孩子可以从为青石巷的建筑“申遗”入手。只要整条巷子申遗成功,它就能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开发商就没办法拆掉这里。

不过,要让这条古巷被列进保护单位的工作量并不小,老太太不觉得这群小孩能在年底之前做完,光是古籍文献查阅,他们这支队伍里一半的学生都做不了。

徐子骞一直秉承着“如果人不够,那就继续拉人”的想法。

于是,他跟一中的朋友在两个学校的论坛和贴吧里发起“青石巷古籍阅读活动”。这种活动很容易吸引到古籍爱好者,很快就有了古籍研究老师的支持,这位老师自愿承担领读工作。

星星之火一旦燃起,就有燎原之势。

短短一周时间,活动迅速传播发酵,吸引到青塘市五所中学的几百个学生。暑假最后半个月,大家全在晦涩的古籍里面度过。读完了青塘市图书馆里所有馆藏的古籍,从中选出几十篇可参考文献,和十余本可参考书籍。

开学之后,“申遗”的工作重心落到青石巷建筑图纸绘画上来,也就是“瞻仰之”所有学生的强项。

不过,建筑图纸的绘画,不仅需要绘画能力,还需要对建筑的想象力。参考资料中只有少量青石巷的平面图,或者极不清晰的艺术绘画,要还原成为建筑图纸,有一定困难。这些是学校论坛里建筑学校友的原话。

“瞻仰之”的大家按照校友给出的参考书目和网络教程去学习,却纷纷在画图实践的过程中碰壁,画出来的东西不是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就是无法成为完整作品。

徐子骞的体会好像跟大家不太一样。

那些平面图在他眼里,就像数学几何展开图一样,能迅速在他脑海里拼成立体形状。他还不会用建筑学的专业绘图软件,但是,在世界知名沙盒创造游戏《我的世界》中,他还原出了整个青石巷的模型。

整个游戏模型完成,耗时三个月,徐子骞几乎牺牲了所有课业之外的时间,最后落成的时候他自己都热泪盈眶。

那一刻,他颤抖着手去拨唐蓝的电话。他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个消息第一个告知的人,就是唐蓝。他想邀请唐蓝进游戏,作为除了他之外第一个看到成品的人。

但是唐蓝拒绝了,她说,“我不要在游戏里看,我要亲眼看。”

见面后,唐蓝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份为他准备的礼物,她说这是十年之后的徐子骞,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纸袋装着的画和小模型。

这张画是两个月前徐子骞刚刚看完建筑学书籍的时候,自己设计的一个小建筑的草图。当然,唐蓝送他的远比那个草图要精致得多。模型就是这个小建筑的石膏实体。

“从你把这个东西发给我开始,我就知道你可以。恭喜你找到自己的梦想。”

这一刻,徐子骞郑重接过唐蓝的礼物。他登上了唐蓝那艘小船,接过她手里的那盏提灯。

他终于知道,自己房间里那些成堆的乐高积木不是偶然,透明展柜里一座又一座精美的乐高建筑不是偶然,在《我的世界》里沉迷创造模式也不是偶然。小时候沉迷过的玩具,有一天也可以成为梦想。

建筑师就是他的梦想。

而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梦想。他看着眼前这双明亮的眼睛,此刻她眼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希望以后也是。

有了徐子骞的游戏模型和唐蓝基于此绘制的建筑图纸,青石巷申遗工作最大的难点已经被他们攻破,剩下的就只是等待政府走完审批流程,把青石巷正式列入保护单位。

在年底之前的最后半个月,审批文件下来,青石巷和“瞻仰之”画室都免遭一劫。詹老师请全体参与行动的同学吃饭唱歌,也顺便给那两个高三的同学送别。

送别会上,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伤感,不停地拥抱祝福彼此。

徐子骞也有机会拥住他的另一个梦想,对她说,“唐蓝,你考清华美院,我考清华建筑系。我们一定会一起去北京的。”

【6】

一年半后,高考结束,徐子骞和唐蓝一起去北京看海。

在租来的小船上,他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他拿着鱼竿垂钓,她拿着笔杆画鱼。

只是,她的画里不再单纯的只有鱼的存在,越来越多地出现他的身影。他也不再只为鱼上钩的瞬间激动,越来越多地在与她对视的时候心跳加速。

他们终于真正地坐在同一条船上,在梦想之海上自由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