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商谈国事(1 / 2)

何安夏知道李道然这是准备以退为进,想要让陈无风知道他这位左相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听完了李道然的这番话后,何安夏微微点头:“左相尽管放心,下官记下了……”

此时,御书房内,曹汝言正襟危坐。

陈无风翻阅着手中奏折,脸色变得愈发阴沉。

面对这位少年天子此时的表现,曹汝言心中可谓是百味杂陈。

他是先帝托孤的老臣,担负着匡扶朝政,引导陈无风的重任。

正因如此,所以他之前在看到陈无风随意挥霍,懒于朝政的时候,心中经常会生出愤懑与无奈。

他也想惊醒陈无风,也想为大夏朝廷拨乱反正。

只可惜仅凭他一己之力,却是难以撼动以李道然为首的左相集团。

虽然他也有赵梦吉作为队友,可是说到底,户部管理的也只是朝廷的钱袋子。

他最多只能做到开源节流,尽量让国库充盈。

可若是涉及到了朝政之事,真正能够做主的却还是以兵部为主的几大部门。

可能是因为积累的失望实在太多,所以曹汝言已经逐渐变得淡漠。

为了能够保全自己的羽翼,让自己能够在关键时刻说得上话,曹汝言近两年来已经表现的极为低调。

除了在某些重大决策上,他会与李道然针锋相对。

平日里他都是尽量避免与李道然发生争端,以免会引起陈无风的不满。

陈无风今早上朝的表现虽然让他很是满意,但他并不确定这位少年皇帝究竟是一时头脑发热,突然转变性情,还是真的改变了自己的治国方针,准备做一位明君贤主。

在确定对方的意图之前,他不会多说任何一句话。

这是他在官场上围观多年积累下的经验与智慧!

陈无风翻阅手中奏折,越看越是心惊。

连续十年不曾科考,民间仕子的晋升渠道被彻底掐断,现在的朝廷已经完全由这些前朝老臣所把控,他们根本不允许有新鲜血液注入,更不允许有人取代他们的位置。

北方十三行省去年突遭蝗灾,饿殍遍野。

正因如此,所以去年国库的赋税收入整整少去了三分之一,眼看着已经临近新年,可是朝廷却连朝中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边关将士甲胄,兵器配发不足,军粮遭受克扣等一系列的问题。

陈无风的前身只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废物皇帝,这些奏折他连看都不看,只是随意堆积在了御书房。

而且就连这些奏折也是经过层层审批才递送到他的面前的,所以说国内现在的情况应该要比奏折中描述的更加严重。

因为这些奏折里记述的内容全都是涉及到了国家民生的重要信息,是下方官员无法裁定的重大事件。

按理来说,这些事情应该由当朝皇帝亲自处理,可是现在这些奏折却全都成为了随意摆放的垃圾,有的奏折甚至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陈无风看完了手中的一份奏折,狠狠地将其拍在了桌上:“这群朝廷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朝廷养着他们,难道就是让他们吃闲饭的吗?”

曹汝言闻听此言淡淡说道:“陛下,这些事情也怪不得下方官员,能够送到您面前的奏折,这全都是地方无法解决,需要陛下亲自裁定的重大事件。”

“比如北方十三行省去年遭受蝗灾,这是因为北方水利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先帝在位时虽然也曾想过兴修水渠,可是奈何国力紧张,且周边国家还对我大夏领土心生觊觎。”

“后来周边国家虽然得到了平定,可是先帝却也积劳成疾,还没等看到北方的水利得到问题缓解,就先驾崩了。”

曹汝言本来不想提及这些事情,可是奈何北方蝗灾所造成的影响实在太过严重,而这也是这次北蛮为何会兴兵进犯的原因。

严重的旱灾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北方十三行省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止存在一天两天。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陈无风因为此事动怒,这在曹汝岩看来实在太过可笑。

陈无风知道曹汝言早就对自己心怀不满。

不过对方能在此时表现出这个态度,这也说明他的确是为百姓考虑。

若非如此,他曹汝言又何必为此事而出言顶撞自己?

陈无风平和了一下心情,开口对曹汝言说道:“曹爱卿,我知道你和户部尚书共同监理国库,现在国库中还有多少银两?够不够为北方修缮水利工程?”

曹汝言万没想到陈无风的态度竟然会有如此转变。

在听到对方提问的时候,曹汝言甚至有些惊讶:“陛下,您真的要为北方十三行省修缮水利?”

“是啊,北方地区四季分明,虽然土地肥沃,可是庄稼却是一年一熟。”

“之前就是因为水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