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殿试确定状元郎(2 / 2)

文官实在长得丑,膈应。

从那以后在他心里就留下了阴影,轩辕帝心中有了数,问了一个问题。

“苏淮瑾,朕问你,今年春汛,江南一带水患严重,针对民生,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苏淮瑾在心中酝酿了一下思路:“陛下,您请听我娓娓道来。”

“第一招:迅速掌握灾情,及时上报中央官员。由于救灾是否及时不仅关乎百姓安危,更影响到政权稳固,因而水灾发生后,地方官员不但要在第一时间里将灾情上报中央,还要巡视灾情,安抚民心。”

“此举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灾情,更能够体现朝廷的爱民之情,给予困境中的灾民们极大的精神慰藉,对于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二招:请求中央政府通过蠲免,改折、发赈、平粜等方式支持地方政府救灾。江南自唐中期起就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到明清时,江南赋税更为沉重。”

“如不能在大灾之年实行钱粮减免,则难以维持地区经济的运行。因此,请求减负是地方政府在大灾之年必做之事。”

“第三招:以工代赈,不能让百姓过于太安逸,长期安逸就会懒惰,朝廷也不是白白出钱养活他们的。”

“试想一下,天天都有人给他们投喂,突然有一天,让他重新再到工位上,容易心生不满。”

“因此,像这一种情况,以工代赈最为合适,由朝廷出钱替他们修建房子,但是他们必须用劳动换取粮食。”

轩辕帝对于他的回答相当满意:“好,朕宣布,你就是今年的金科状元郎!”

“江宴为榜眼,金柯南为探花郎。”既然都是中年男子。

剩下的按照名次依次取,朝考中选拨出前十名优秀的进士为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期满时考试,分配工作,叫散馆。

三年后又有新一科的庶吉士入庶常馆了,若有恩科,不满三年也散馆。

散馆考试优秀者留馆,即留翰林院为翰林官,一是授编修,正七品,再是授检讨,从七品,殿试的时候凡是二甲的,授编修,三甲的授检讨。

三鼎甲原则上固定授职,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他们不经过朝考而入庶常馆。

读卷完毕,确定二甲三甲名次后轩辕帝赐读卷官宴于文华殿以慰劳读卷官的辛苦,同时彰显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