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72 恩怨(二)(1 / 2)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不可被告知的年代。

一位僧人,他离开故土,开启了远行,前去探寻佛祖真正的启迪。

某天,他路过了一座村庄,听闻有一位逝世不久的老僧将在此处举行火葬的仪式。

正当他想要一探究竟之时,一位青年人拦住了他的去路,声称那村中有恶灵游荡,劝僧人速速离去,不要再往前踏足。

但僧人认为,因为此等流言蜚语而错过一位高僧的火葬,显然是不合适且不值当的——意思也就是,他并没有听从青年的话。

在他背过身去所看不到的阴影里,他不曾注意,青年的脸上,俨然浮现出了一抹令人不安的笑容。

前来“凑热闹”的不止这位僧人一个,附近大小村庄里的人们统统往此处聚集,尽数来到了这里。

随着葬礼仪式的开始,火苗开始从小小一簇猛然变得庞大起来,炽热的烈焰将老僧的尸体吞噬殆尽,包裹得密不透风。

围观的人们期待着看着眼前的一幕,仿佛现在展示在自己眼前的并不是一场葬礼,而是一出村戏。

老僧的尸体很快就如同灶台之下的柴火般,迅速燃尽。火势渐熄,但还有几点火星还冒着些许淡淡的青烟。

人们此时已然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纷纷蜂拥上前,一探究竟。

“这……这不应该……”

“这怎么可能……?”

“定是哪里不对……”

人群骚动起来,议论声络绎不绝。

那位老僧的尸体只留下了两颗舍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如此疑惑、沮丧、不安和愤怒的原因。

“他一定是触犯了戒律!”

“他必然是懈怠于修行!”

“他肯定是有悖于佛道!”

……

僧人对此感到十分困惑。

他并不明白这里的人们究竟是为何对舍利如此痴狂。

但他也想知道,到底在死后有多少舍利,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得道高僧?

“出家人修身养性,达到涅槃时便可得舍利。此乃自然之迹,并非由人愿所生,何能称之为‘奇迹’?”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他看着眼前这般混乱嘈杂的景象,对此手足无措。正是此时,一位老者前来为他解了惑。

如此德高望重、心地善良的老僧,即便他生前年年恪尽职守地修行,做过再多的善事,有着多么深厚的功德,他依然无法实现涅槃。

那两颗孤零零的舍利子,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证明——证明他还不够格。

“你觉得你最终会与他有何不同?”

一个僧人,只有舍利子的多少,才能证明他是否是一个得道的僧人。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敬仰。

反之,人们会唾弃他,对他感到失望,从而否认了他曾经所做的一切善举。

“若是你的遗骸当中一无所有,你便是三界的罪人,你的人生将毫无意义。”老者这么说,“然而,如果你能拥有足够多的舍利,人们就会敬畏你,而你的名字也将流芳百世。”

“……”

在僧人越发挣扎和混沌的眼神当中,老者为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去吧,去到那座高塔,找到那些被世间遗忘的高僧。如果你不介意,就将他们吞噬殆尽,说不定,你将比如来佛本人拥有更多的舍利……”

就在僧人回过神来时,老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他未曾出现过一般。

但那个老人说过的言语,就如同盘旋的游魂,在他的耳畔挥之不去。

……

高塔之下,佛经的吟诵绵绵不绝地回荡着,经久不衰。

一抹黑色的影子,独自一人站在高塔之下。

他手中握着禅杖,似乎依旧还在挣扎。

最终,他看起来已然下定心,步入高塔。

——————————

阴沉的大鱼在角落看着这一切,巨大的独目当中满是讥讽。

“看啊,人类就是这般。”它说道,“仅仅只是旁人的几句流言蜚语,只要稍微进行些加工,把它们描述得更加神乎其神,便会给予他们尝试的勇气。”

“无论是恶事还是善事,他们终究只会去行对他们有利的事情。”

“明明只是一个为了所谓功名的人……妄想成为得道高僧,真是可笑。”

它悬浮在阴暗的角落,听着耳边所吟诵的经文。

“亦僧子乎(Yeoseungzaho)

亦僧子乎(Yeoseungzaho)

今汝不必僧(Keumyeobupilseung)

魔羅汝不極樂往生(Marayeobugukrakwangsang)”

“魔罗不应前往极乐盛世,亦将永世不得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