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贞节牌坊(1 / 2)

“为什么是江南呢?”楚湘问,又笑,“总不会是姑姑觉得梁州荒凉,想去江南享受享受软玉温香,再运气好,若是能遇上一个两个诗酒风流的才子,刚好结了良缘吧。”

“殿下还未及笄就这么调侃臣。”苏婉昭失笑,“等殿下及笄了,臣可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

楚湘绝倒。

苏婉昭这才说起正经的话来——不要看现在政治权力可着长安和荆州使劲,整得如火如荼,但那是“丝绸之路本来就通着不用白不用”和“千里万里的大海都走来了难道还怕进入长江到荆州卸货吗”共同作用的结果,论徐影执政的最本意,还是得靠海发展,搞海上贸易。

现在建设内陆城市是因为不能把长安城撇下,加上海贸还没那么发达,荆州的码头完全够用,可是等将来产业做大做强,肯定是得靠沿海的城市建港口才有前途。

光看徐影把上一届探花郎布局到了明州,还有徐影和楚湘都很欣赏的那位娶了前朝宗室女的韩致远小韩大人安排去了廉州,就能推测出最终的政策走向。

明州在江浙,廉州在两广,都临海,搞起贸易来都很方便,但论两者好坏……不知后世两广有没有超过江浙的机会,但现在江浙肯定是比两广要发达得多。

“江夏臣就不费劲了,长安也不必了,不能让天下人都觉得陛下对我过分偏爱。”苏婉昭道,“但因为都城未在燕京南京之故,本朝对江南其实发展得不足,相信在长安和江夏都走向正轨之后,陛下会看到江南价值的。”

我现在先过去把地盘占上,等一个政策的红利然后腾飞再将政绩收入囊中,不是两便之事么?

说着,苏婉昭还拈了一枚棋子,在已经厮杀得难解难分的两条大龙之外,一个空余的地方,轻轻落下了她的白子。

楚湘笑着也拈了一枚棋子,琢磨着棋盘上的走向,道:“话虽如此,姑姑是预备先占着地方等阿娘注意到江南再发展,还是即便阿娘还没注意到,也做一点什么呢?”

“殿下想听的答案肯定是后者。”苏婉昭笑道。

楚湘笑了一声,在棋盘上落子:“我想听,也得姑姑讲得动听,我才好给阿娘回禀呀。”

你要还不进官员序列,靠着旧情我们肯定怎么样都好说,既然进了官员序列,就按着规矩来呗。

什么是规矩?

老夫人嘴里那个分外确切的“招投标”呗,哪个官员倘若对某个位置有了兴趣,就得写一写去了地方准备怎么干这个工作的“标书”,五品以下的官员吏部挑,五品以上的官员皇帝挑,挑完了还会把“标书”公开,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你是搁这儿纯吹牛呢,还是真的知行合一。

这个程序现在还只到知州,县还没有整得这么复杂,毕竟全国两百来个州,吏部尚且忙得过来,上千个县一个个审过去就太可怕了,但即便如此,既然你开口要地方了,我自然也得问问你对你想要的地方是个什么打算。

苏婉昭对此也有所预计,笑道:“都城在长安,政令出自长安,自然是长安的达官贵人最先感受到政策的倾向,从而加入贸易,但江南士绅对此应该没有什么热衷之情。”

苏婉昭并不想去改变他们的看法——人力有限,对世上的大多数问题,还是得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

江南的规律是位置得天独厚,气候天下无双,往地里随便种点啥都能丰收,鱼米之乡只要不是什么活都不干的懒汉就饿不死,而江南士绅也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既先进又落后。

江南的种养殖手工业是全国最先进的,但江南士绅对地主和佃农这种生产关系的坚守也是最稳固的。

想改变他们,不真的给甜头,不可能的。

可这个甜头又不能随便给。

江南士绅本就有钱有势,士绅集团靠着所谓“宗法”对普通百姓的压榨本就是朝廷一个早晚得爆的雷,再给他们甜头,不是在一个本来就要炸锅的火药桶里丢火折子么。

所以苏婉昭真去了当地,该给当地士绅拜码头的……还是得老老实实拜码头。

能做的工作是拜码头之后——她想在江南开纺织厂。

这实在是一个先进的组织形式,真的能带来生产力的飞跃,你看看长安就知道了。

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世界的中心,但是长安并没有衍生出什么像样的手工业出来,中原的丝绸世界文明,但四大名绣并没有长安的一席之地,它更多是一个汇总的站点而不是产出的地方。

那是曾经。

现在长安的绣花技术已经开始迎头赶上了——纺织厂专门研究织布绣花,一天能出八十条对机器对工艺的改进意见,顶尖绣娘们能切磋怎么搞刺绣又快又好看,到现在长安都有了非常不错的产出水平,苏婉昭能看到的从长安来的布料工艺已经明显超越了三年之前。

技术落后地区都能如此,那原本就属于先进地区的江浙,若是引进了纺织厂,会带来个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