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阳明先生,千古。(1 / 3)

世界上有两个半圣人。

这两个里面。

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孟子。

还有半个。

那就是王阳明。

之所以将王阳明当成是半个圣人,就在于他在“龙场悟道”当中提出来的心学。

准确的说。

心学并不是王阳明最先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

就有一些先贤提出心学。

不过之前的心学表现的并不是很具体,也没有说服大众。

但经过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他却是真正的顿悟了,将心学发扬至最为巅峰。

“江宁老师,什么是心?”

“心就是万物,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心,心同样也是理。”

“那什么理?”

“理就是自然法则,也可以称之为道德。”

“那什么是良知?”

“良知就是我们的内心,也是我们的一种本能。”

“江宁老师,能再说得清楚一些吗?”

直播间内。

有网友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己。

他们知道。

今天的这一则故事,可能将儒学推至一个新的巅峰。

是的。

正是如此。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在继承儒学的前提之下,又将儒学提至了一个巅峰。

“王阳明的这种顿悟,实际就是将心学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他称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与心学对应的,那就是理学。理学我们知道,他是二程和朱子提出来的。他强调,万事万物都存在理。哪怕就是非常小的事情,也存在于理。所以王阳明小的时候,为了验证理学,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他们认为,理是最高标准,也可以认为道德是最高标准。所以朱子他们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存天理,灭人欲,可以说是理学最为知名的一句话。

对于这一句话,显然很多人并不是十分赞同。

但大家不赞同,但又找不出可以反驳的话。

因为。

这一句话,其实说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存天理,那就是我们需要保持我们的最高道德标准。

灭人欲,这里面有一定的误解。

不是说将人类的欲望消灭,而是将那些不好的欲望给舍掉。

所以道义上来说,这也没有问题。

可是。

人类的欲望并不仅仅只有那些坏的欲望。

还有许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欲望。

这种欲望不能说是好,但也不能说是坏,这却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良知。

可如果将这一些基本的欲望,或者是本能欲望都给灭掉了,那我们又怎么生活?

所以,江宁却是继续说道:“我们举个例子,助人为乐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自身条件不允许,我们帮不是不帮?显然,这里帮是值得赞扬的,可不帮,其实也不是问题。所以,王阳明先生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理的表现,他觉得,只要我们能够遵守我们的良知,那就可以了。”

“只求问心无愧。”

有网友立即说道。

“对。”

江宁点头:“但这个问心无愧必需问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说出来的,是真正你做的这个事情,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如果对得起,那就没问题。如果对不起,那这件事可能处理的还不太完好。所以,王阳明所说的道德虽然是最高标准,但对于我们人来说,良知就是道德的最高标准。一件事是对是错,可能我们分辨的时候,哪个人都可能说得有道理。可是,在我们心里,我们的良知早就已经判断清楚了。”

“我明白了。”

这一期直播虽然看起来是讲王阳明。

但是。

王阳明提出来的心学,却是让直播间无数人都为之震撼。

这个震撼。

不仅仅是王阳明龙场悟道。

更在于,王阳明的心学,解开了无数众人内心的疑惑。

同时。

对于儒学有一定研究的人,他们更是激动的有一些颤抖。

因为。

他们觉得。

如果王阳明的心学真的被认可。

那么。

这就代表着王阳明的心学,将是可以抗横宋朝时期的程朱理学。

甚至。

从现在来看。

显然王阳明的心学更进一步,更能够被大众接受。

如果是这样的话。

众人却是一下子想起了之前王阳明小时候与父亲的对话。

状元是不是最利害的?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