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听君一席话(1 / 2)

温州往事 零七妖三 1043 字 3个月前

张小虎想了想,问邵东照:

“你们现在还是用两套管理体系吗?厅面管理和后厨管理分开吗?”

“是啊,现在的餐饮连锁基本上都这么干。”

“这样确实很麻烦,厅面归门店经理管,后厨归后厨主管管,天天要打交道,却谁也不服谁。门店经理觉得后厨不支持厅面的工作,后厨主管觉得你狗屁技术都不懂,凭什么管我?”

邵东照苦笑着说:

“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那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张小虎说:

“我之前开小店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我当时就想打破这种两套管理体系的模式,用1条线来管理,想要追求简单高效。

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让懂技术的人做管理,或者说让懂管理的人来掌握技术。

你看这样行不行,由你来组织,办1个管理强化班,现有的门店经理和后厨主管都来,储备人才也来,开班授课,修学分,攒够多少学分以后,才能正式上岗,部门经理,总监,甚至是史总都是授课老师。

生产技术,营销策略,人员管理,财务知识,等等,把他们混编在1起,学习同样的课程。

这样1个阶段的课程下来,以前只懂管理的,大概知道烤面包和制作蛋糕是怎么回事,你后厨主管可别想蒙我。

后厨主管这边呢,也掌握了1些管理的方法,营销,企划都懂1点,你门店经理也不要趾高气扬,你嘴里经常蹦的专有名词,我也懂。”

邵东照有点喜出望外,兴奋的说:

“你的这个想法是好,但是动静太大,整个运营部都会参与进来,基层主管作为学习的主体,还会把1些中高层管理拉过来当老师,会不会阻力太大?”

张小虎笑着说:

“这个想法也不是我的原创,史总在他的《手起刀落:搞定面包这块蛋糕》这本书中就提到过类似的观点,我只不过把它套用在具体的事件上而已。”

邵东照表现得很惊讶:

“真的吗?这本书我也看过两遍,我怎么没看到这些内容?看来你真是他的铁粉,都可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了。”

张小虎意犹未尽地说:

“邵经理,你在管理门店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门店经理和后厨主管他们这两类人身上都有什么样的特质?”

邵东照喝了1口咖啡,说:

“这个,我还真琢磨过。1般情况下,门店经理学历较高,1般是高中或中专毕业,这两年甚至出现大专和本科生。

而后厨主管普遍学历偏低,大部分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他们从小就开始做学徒,跟着师父学技术,在沟通能力上比门店经理要弱1些。

执行力嘛,这要看个人,他们当中都有强有弱。

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嘛,我感觉门店经理这1类还是要高1些,我在新华书店就碰到过他们买书,来补强自己的短板。

后厨的这些主管呢,经常约着1起出去玩,喝酒,有点得过且过,没有很强烈的改变自身现状的意愿。”

张小虎说:

“人都有惰性,带有强烈自驱力的人还是很少的。但是,如果由公司出面来搭建1个这样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且可以跟人力资源部商量,把这种精英培优集训纳入他们整体人力资源晋升体系当中。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还是愿意学习的。好好打造精英培优集训计划,这样1来,你的新店门店经理的选拔,后厨主管的任命,人员储备和梯队建设,就会变得有据可依,都会变得更清晰,也更加高效了。”

邵东照感叹到:

“真是听君1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她1看腕表:“哎呦,食堂的饭点错过了,走,张经理我们去下馆子,我请客!”

1边吃着饭,运营部经理邵东照还念念不忘张小虎给她出的点子,她充满遐想:

“如果真的能把这个培优计划做起来,那么,我以后用人就不会处处受制,捉襟见肘了。”

张小虎的思维也还停留在刚刚聊的这个话题里,他继续补充说:

“我们可以把这个计划叫做百店店长培优计划,再想1个响亮的口号,比如说,店长强,则企业强这类的,这个还不行啊,我随便说的。”

邵东照高兴的说:

“好啊,说干就干,张经理,这样,我呢,这两天抓紧把我们今天聊的内容文字化,做成1个基础版本,在这个基础上呢,我们再聊,再继续优化,最后由你来审定。

提交的时候,必须注明这是我和你1起探讨的结果,代表运营部和企划部联合提交的。”

张小虎推辞说:

“不要挂我的名啊,我只是脑洞大开,侃大山啊,运营部的事我不熟,真的做出来了,也只能算你们部门的提案。”

张小虎胃口不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