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章:精忠报国(2 / 2)

逍遥小闲王 鱼龙门 1539 字 1个月前

,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切莫被酒色,女色而迷失自我,忘记了加入亲卫军的本心!”

众军卒皆注视齐王,认真聆听这番话,他们都是新兵,特别是那群少年军卒,对军伍的认知还是空白的。

当新兵的这段时间,接触到什么,对军伍的定义自然就是什么样的。

张耀宗跟原禁军卫的老卒鲁大锤,知道自己触犯齐王的霉头了。

两人皆满脸愧色,为自己在亲卫军中散播陋习而深感不安,当众单膝跪地向齐王请罪。

“过去的既往不咎,今后不得再犯,”楚天麒挥了挥手,让俩人起身。

队伍继续前进,只是气氛有些沉闷下来。

军卒不是机器,战友情谊的培养,源自日常生活,训练时的交流与相处。

这个时代的军卒,几乎全都大字不识,清一色的文盲,日常精神文明建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讲述各种忠君报国的传记故事,唱各种积极向上的爱国歌曲,加强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

楚天麒想了想,开口说道:“各位,本王教大家一首军歌,大家学会之后,以后行军途中,日常训练中都可以大合唱。”

能劳驾齐王亲自教唱歌,众军卒齐声叫好。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华夏要让四方来贺!

……

楚天麒唱的铿锵有力,饱含感情,唱出了金戈铁马,战场杀伐气息扑面而来,更有浓烈的英雄气概喷薄而出。

在场众军卒都神情呆滞,彻底傻眼,并陷入深深的震撼中。

这个时代有各种戏曲唱腔,但绝对没有流行歌曲的唱法,如此直白,感情充沛,又简单通俗的歌唱方式瞬间吸引了大家。

“殿下,这歌太好听了,叫什么名字啊?”

“听着这歌,感觉血脉喷张,豪情激荡,恨不得立刻杀向山海关外同可恶的北莽决一死战!”

……

在场众军卒,都没有张耀宗的感触深刻,他听着这歌,整个人热泪盈眶,失魂落魄般当场哽咽起来。

“……多少手足忠魂买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呜呜!”

“齐王殿下,您这歌唱得是元昊三年,大楚四十万大军北伐西凉吗?”

张耀宗哽咽落泪道:“当年四十万将士大溃败,兵败如山倒,不知多少大楚将士惨死,尸骨倒在异国他乡。”

“马蹄南去人北望……当年大溃败,多少城池沦丧,百姓成为异国奴隶……”

张耀宗回忆起当年北伐溃败后可怕的景象,脸上尽是失魂落魄般惨白与苦涩,悲伤与无奈!

楚天麒神色一愣,方才醒悟过来,这首《精忠报国》的歌曲,乃是后世创作,古人从未听过。

而且这个封建时代,读书人极少,更不要说相隔数百年,前几个朝代的古人事迹了,普罗大众闻所未闻。

难怪张耀宗会误认为这首歌描述的是元昊三年北伐西凉惨败的场景,毕竟这是二十七年前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首歌,名字叫作精忠报国……”

张耀宗顿时哽咽道:“殿下,谢谢您专门写一首歌来纪念当年那场失败的北伐,纪念军卒们拼死报国……”

当年战败,活着逃回来的军卒,都钉在了耻辱柱上。

天下儒林士子都在辱骂武将军卒,就连说书先生,市井百姓也在谩骂嘲讽武将军卒无能废物。

谁会铭记一群失败者的付出?

谁会在意,沦丧的土地上,遍洒大楚军卒的鲜血,荒野尘埃下掩埋的累累白骨?

只因当年战败了,一切付出得不到尊重,哪怕数十万军卒付出了生命,葬身了异国他乡,也只能换来无尽的谩骂与嘲讽。

唯有齐王,他尊重军卒,他认可武将军卒的苦劳,认可军卒们的付出,他给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大楚军卒,定义为精忠报国!

张耀宗认真的看着楚天麒,就像是第一次认识齐王般,心绪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

当今楚皇,要是有齐王半分明事理,当年参与北伐幸存的武将,也不至于蹲二十七年的天牢,大楚军卒也不用顶着比猪狗还不如的狼藉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