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你们早就死了(2 / 3)

,而身体粉碎测试则说明刘雨欣的组成材料可以经历粉碎和重组但是重组后的刘雨欣并不比京都传送列车构造出来的刘雨欣更原版!”扫视一圈现场,苏成再度见到了专家们脸上的茫然,通过这一幕,苏成也察觉到了自己说得过于晦涩,于是说得通俗易懂一点:“是这样的,这两个我提出的小测试同时说明了——魔都的刘雨欣和京都的刘雨欣的区别细胞是否是原装的问题,而是在于刘雨欣的身体细胞是否拥有着连续性。”“细胞替代测试能够让刘雨欣依旧是刘雨欣,因为替代的过程是逐步发生的,是一个一个细胞逐渐朝着更多的细胞发生的——从%到00%的这个过程!”“如果身体粉碎测试是刘雨欣的‘终结’或‘死亡’,那么可能因为粉碎是一瞬间发生的,这种粉碎瞬间便破坏了刘雨欣身体的连续性。”“这也变相的说明了为什么瞬间传送机可能是杀人机器——因为京都的刘雨欣和魔都的刘雨欣没有连续性。”“所以,我们这么多人讨论了这么久的大脑、身体、数据、人格、记忆的真相实则很简单!”“那有没有可能,当刘雨欣移动她的大脑,或者粉碎再重组,抑或把大脑数据传送去另一个新大脑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你吗,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要素都不是单独成立的,而是一起组成了一个连续的存在”苏成刚刚想结束讲述,可未曾想到他的讲述再度令现场专家们感到了茫然。“苏成,我能说我没听懂吗”“+,虽然你简化了,但我真没听懂!”“我只知道苏成的讲述重点是‘连续性’”“...”苏成一脸严肃地指着那位说‘连续性’的年轻黑西装眼镜男,“你说得没错,就是‘连续性’!”“换个现实中的例子!”“几年前,我的祖父还在世,那时候他已经90岁了,记性也不好。”“有一次,我回家看望他,我祖父他指着墙上的一张自己6岁时候的黑白照片,然后说:‘那个小朋友是我。’”“是的,我祖父他当然没说错。但是,有人要说照片里那六岁小男孩和我祖父这位90岁的老人是同一个人,难道不可笑吗,这一小一老的两个人身上完全没有任何的共同点。”“物理上来说,他们俩完全不一样,那个6岁小男孩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死去了几十年了。人类细胞每7年左右更换一次,从人体细胞更新的数量上来说的,人体还有一些组织的细胞并不会更新。忽略这些细节,6岁的祖父和90岁的祖父也不再是同一个人!”“至于他们的性格,我只能说这个小男孩大概是不会喜欢我祖父的,而且他们大脑里的数据几乎没有任何交集,街上随便找一个90岁的老人,他都比那个6岁的小男孩的数据更接近我的祖父。”“所以各位能说街上的90岁男性老头是我90岁的祖父吗”对于这话,专家们纷纷摇头,异口同声地说:“不能!”苏成轻轻点头:“是的,完全不能!”“我希望各位要记住,关键的不是相似性,而是连续性!!!”“如果相似性能够定义一个人的话,那魔都的刘雨欣和京都的刘雨欣便是同一个人——这便是伊凡所遭遇的一幕,魔都的伊凡与京都的伊凡拥有近乎于00%的相似性,但他们不能定义为谁是谁!”“而我90岁的祖父和那个6岁小男孩所共有的是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具备的,那就是这位90岁的老人可能不了解自己6岁时候的样子,但是他记得自己9岁的样子,而那个9岁的祖父,记得他自己5岁时候的样子。”“那个50岁的祖父,清晰地记得他自己43岁的样子。”“而那个7岁的祖父,记得他自己6岁时候的样子。”“不断往下递回,大家都能发现这是一条长长的不断重叠的——由记忆、性格和物理表征组成的链条。这个链条是拥有着【连续性】的!”“就好比一艘年迈的小破木船,你可能已经修过它几百次,你一次又一次的替换它的木板,知道有一天你意识到这艘木船的每一片木板都被替换过了,这还是你的那艘小木船吗,这一点涉及到了‘忒休斯之船’,我在此不做多解释!”“如果现场有热爱航海旅行的专家,你曾经把你的小木船命名为‘光明号’,那几十年后的现在,您是不是还要为小木船改个名”听到该问题,专家们纷纷摇头,“不必改名!”苏成轻轻点头:“是的,不必改名,因为它还是‘光明号”!”“也就是说,你,你们其实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故事,一个不断发展的主题故事!”“你们就好像一间装满了各种物品的房间,有些东西是崭新的,有些东西是陈旧的,有些你知道在那里,有些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房间的东西一直在变,每天都不一样。”“同样的,你不是一组大脑数据,你是一个一直在变换着的数据库,你不断的成长和更新,你不是一组原子,你是一套告诉这些原子该怎么组织的指令,你,即是你!”“而画面内的伊凡,身体的连续性在被粉碎的刹那间已经中断了,自然而然,答案,浮出水面!”随着一连串的解释落下,苏成望着大荧幕内的伊凡,抬手指着他作出最后反问:“所以,魔都的伊凡和京都的伊凡,真的是同一个人吗,谁才是真正的伊凡”刘雨欣忽然眼前一亮,脸上露出了惊骇地笑容,“不是同一个人,伊凡他们之间的连续性已经断开了,本初的伊凡是魔都的他自己而非京都的伊凡他自己,京都的他自己从头到尾只是一串彻头彻尾的‘复制品’!”红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