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潜伏(1 / 3)

走完二十公里雪地行军,再坐了近七个小时的大篷布汽车。

凌晨,终于车队停止了行进,似乎到达了营地。

路上由于是集体行动,车队休息都是同一时间。包括下车撒尿都是统一行动,完全没有个人意志。

中途停车两次,你能尿就尿,不尿就憋着。那时候没有尿不湿,篷车一启动,你想尿也不能尿了。而车停下来,大家慌慌张张找地方撒尿,可一路憋得尿道痉挛,想尿又尿不出。

人饥屁多,天冷尿多。

偏偏在这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特别容易有尿。王珂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暗暗地叮嘱本小组的其他两人,为了减少路上撒尿的不便,少喝水最好不喝水。

看着有的战士,在路上不得不拿出装有洗衣粉的啤酒瓶,站在晃动的篷车上对着瓶口撒尿,也看到个别人没有办法尿在棉裤上。覃虎暗暗地对王珂说,“哥们,有你的,你都是从哪学来的。以后上战场,记住,咱哥们在一起哦。”

车一停,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下车,那得等候值班员的哨声。

王珂掀开解放车后面的帘子,一股冷气扑面而来,这是一马平川的雪原,不远处是一片丘陵。

借着晨曦向丘陵上看去,有几排平顶房,房顶都是厚厚的雪,特训队不会住在这里吧?

结果还真是,等了大概有二十分钟,值班员的哨子响了,下车!

王珂第一个跳下车,这时他才发现,天空还飘洒着雪花。

内蒙下雪早,进入十一月,已经是相当的冷。今天老天爷非常给面子,并没有刮起牛毛风,否则风中夹着雪花吹到脖子里更难受。

到达营地后,第六小组被分到一个马号旁边的厨房里宿营。这个低矮的牧民用房,没有门,只有一条军用棉帘子挂在那里。里面是一个锅台,再就是一个柴火垛,这将成为三个人一个月的临时住地。

三个人迅速收拾行李,王珂找到一块床板,铺在灶台上;覃虎和刘立勇则直接抱来一堆草,铺在灶台周围。一左一右,睡在了灶台底下。

中午过后,大雪愈下愈大。很快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而且还刮起了风。

到达的当天夜里,就进行了第二项训练科目:雪地潜伏

说起雪地潜伏,就想到那个在异国他乡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我们的战士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东部战场上,潜伏六天六夜,最后全体官兵被冻成了冰雕连。

雪地潜伏,首先就是要学会利用地形地物。搞好隐蔽伪装,以及如何减少恶劣天候对潜伏者的冻伤?这是一门大学问。

紧急集合后,风雪中来了一位教员。他详细地介绍潜伏的区域、潜伏三个小时内的注意事项、防冻防寒措施,其中有一点,如果出现冻伤立刻退出训练,并由此获得第二张黄牌。

雪地行军无征兆,雪地潜伏还是突然袭击,先给参训人员一个下马威,目的是检验参训者的质量,从中选拔最优秀的留下。

王珂虽然经历过师部农场的百年不遇的寒潮与暴雪,但那里有房间,有火炉。现在除了干粮和身上的装具,其他的都没有。虽然他也有野战生存的训练经验,但那时是夏季,无非是防雨防虫,找到吃的,和现在没有任何可比性。

怎么办?到地方再说。

临近十二月,茫茫草原已经变成了茫茫雪原。

最深的地方,雪有两尺厚,气温已达零下二十多度。

雪地履带车载着特训队行进了半个多小时,到达指定区域后,以小组为单位,三人被分配到一个不大的小山丘上。这里地形开阔,寒风呼啸而过,吹起的雪直接灌进衣领和袖口。而吹到脸上的风却像刀割一般,有点痛。

第六小组下车。教员手拿军用地图,在上面用铅笔划了一个圈,对王珂交代了一下,又开走了。

“王珂,你看,我们在哪选择潜伏点。”一下车,覃虎和刘立勇就傻了,这个地方怎么潜伏?

王珂站在雪丘上,很快雪就把脚下的脚印和履带车印给吹平了。

“潜伏地点选择在背风的南边吧,利用这土包避开风向夹角,这样可以减少因热量流失而引起的冻伤。”王珂略一思索,便作出决定。

“好,那我们找个地方趴下。”

“不不不,我们先给自己做个雪窝,将下面和四周的雪夯实,上面的积雪再多堆积点,越厚越好。洞口不要大,动手吧!”只要不违背潜伏原则,该灵活机动的就要灵活。

三个人拿出随身佩带的工兵锹,摸着黑就干起来,相邻几米远,山丘顶部的雪,取了很快又被风吹得填上了。

除了微微的凸起,三个人的洞外面几乎看不出来。而里面可卧可坐,抗风又保暖。

“真好,像一个地下冰雪宫殿!”刘立勇钻进去,把手电用军装罩住,只发出极微弱的一点光,看了下雪窝,他赞道。

“你们先进洞,我把门前的雪扫净,注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