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资深迷信(2 / 3)

而刘贺这边,他在就藩的昌邑国有个完备的班子。有些事不用刘贺长大了去做,他身边的人就会帮他做。”

“那么其他人有没有嫌疑呢,比如当时的皇帝汉昭帝刘弗陵?首先我们说过刘弗陵虽是巫蛊之祸‘得益’者,但也是受害者,他与卫太子一脉并无仇怨,刘病已这样一个前太子的孤儿对汉昭帝并没有危险。”

“且玩什么天子之气,公孙病已立,明显是要让汉昭帝忌惮刘病已,借刘弗陵来斩草除根。刘弗陵要用这种手段,也该用在自己身上给自己造势。哪个皇帝要杀人之前,会给对方营造一个真命天子的人设?”

“至于汉武帝的其他儿子,比如燕王刘旦,这是个纯纯傻瓜。卫太子在时,刘旦从没有奢望什么荣登大宝,非常安心当藩王,喜欢干啥就干啥。卫太子死后,这个憨憨才冒出了心思,觉着自己现在是老大了,就对太子之位有点想法了。”

燕王刘旦心中酸的很,觉得先帝就是偏心,宁愿离刘弗陵一个奶娃,都不选他这个儿子。

“结果才伸出小脚脚试探了一下,武帝反手一巴掌给他打了回去,挨了骂,还被削去了三个县的封地。刘弗陵登基后,刘旦很不服气,就暗中联系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准备造反,到处说昭帝非武帝亲生。瞧,我前面说什么来者,什么孕十四个月,正常人都会怀疑是不是亲生吧!”

刘彻:“咳咳~”

“刘泽这边就准备暗杀青州刺史隽不疑后起兵与刘旦响应,结果还没成事,就全部被抓了。昭帝顾念亲情,嗯~其实不确定是昭帝顾念亲情,还是霍光这些辅政大臣,不愿意先帝孝期杀他儿子,反正这事就大事化了了。”

“没想到刘旦贼心不死,两年后成功勾搭上了大司马霍光的政敌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人准备再次谋反。然后又没成事,就被告发了。昭帝下诏申斥后,刘旦与妻子华容夫人自杀。”

刘旦看着摆在桌上与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的书信:“……天不佑我啊!”

“燕王一脉基本就退出政治舞台了,不过刘旦的三个儿子后来还分别被汉宣帝封王封侯。从这一点来看,刘旦虽然不服昭帝,但对卫太子一脉并没有恶意,要不然汉宣帝也不会给刘旦的三个儿子这样的优待。”

燕王刘旦:要不是天幕,我都不知道长兄一脉还有遗孤在。

听着自己的结局,刘旦对这位侄孙只有羡慕,并没恶意。毕竟,他连弟弟刘弗陵都不是对手,未来才当皇帝的侄孙与现在进退两难的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哦,还是有关系的,他的儿子将来可能被侄孙封王封侯。

“不过和刘旦勾结的人里鄂邑长公主我是最不理解的,他们的计划是先除霍光,再掌控皇帝或者换皇帝。原计划是弹劾霍光,失败了才决定改为刺杀。上官桀是想要取代霍光,而桑弘羊也不愿居于霍光之下所以答应合作出面弹劾霍光。”

“鄂邑长公主是主持刺杀的人,然她与霍光唯一可说的不睦就是霍光拒绝给她的男宠升官吧!她做为抚养昭帝的长公主,昭帝对她可是相当不错。养男宠,昭帝就让霍光把男宠给她调到身边,这么体贴的弟弟,有几个?”

“总不能跟着上官桀他们干就是为了能让男宠升官吧?不理解,实在是无法理解。”

“再说广陵王刘胥,燕王刘旦同母弟,如果说刘旦是个憨憨,刘胥就是个傻瓜蛋。据说这位广陵王是个力能扛鼎的大力士,热衷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这爱好怎么说呢?如果是个藩王肯定没问题,但当皇帝,那肯定不行啊。别忘了秦武王怎么死的!”

“西汉贵族大约是蛮喜欢看人与野兽搏斗的,但一般是惩罚犯人。如果你犯事了,皇帝让你进圈与野猪、老虎等野兽搏斗,赢了就能免罪。比如李敢的儿子李禹曾经与宫人不检点获罪,最后下场和野兽搏斗胜了免罪。”

“不过这也只能解释为什么汉武帝不选这个儿子,至于不怀疑刘胥搞神异之事坑刘病已,是因为他本身就是重度密信人。作为汉武帝的儿子,刘胥没有遗传到老父亲任何优点,唯独完美地继承了汉武帝封建迷信的缺点,并且是加强版。”

“汉武帝迷信是一边迷信一边怀疑,刘胥迷信起来,是一点没有怀疑。与哥哥刘旦一样,卫太子在世时,刘胥也是个老实藩王。到了弟弟汉昭帝当皇帝,刘胥也些想法了。不过他没有和刘旦一样找同盟谋反,而是拿出了迷信大旗。”

“刘胥的封地在楚地,而楚地崇巫信鬼。刘胥于是请来楚地女巫李女须诅咒汉昭帝。李女须还搞了个汉武帝鬼上她的身,骗得大家又跪又拜。刘胥觉得这还不够,又拿很多钱请李女须在巫山诅咒。”

汉武帝:逆子!

汉昭帝:这就是我为什么早死吗?

“说来凑巧,没多久年轻的汉昭帝竟然病逝了。刘胥很高兴,觉得李女须很灵验,杀牛庆祝。可没想到汉昭帝死了,还是没轮到他当皇帝,而是侄儿刘贺,于是刘胥又让李女须诅咒刘贺。刘贺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刘胥觉得这可太灵了,疯狂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