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1 / 3)

“公子可想过打破僵局?”

“小道长,你还是明说你的来意吧。我不信你大费周章,只是为了与我促膝长谈。”

岳涯放下茶盏,似笑非笑道。

“实不相瞒,我想请岳公子与我一道,前往天京勤王平叛。”姬萦收起随意的姿态,正色道,“岳兄年轻有为,若是随我出世,定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难道岳兄就甘愿在这小小楼阁困居一生?”“我为何不可在这楼阁困居一生?”岳涯嘲讽道,“同外边相比,这楼阁里还要干净得多。”

“难道公子在楼阁之外,就没有一个牵挂的人?”

“没有。”

他答得果决而冷漠。

这家伙油盐不进,姬萦在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她年纪轻轻已是一观之主,同是年轻人,岳涯却是一又臭又硬的茅坑石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

“岳兄驻足不前,定然是怀有心结。若是小冠能帮你解开心结,岳兄可否出世相助?”姬萦问。

“哪怕是你的祖师爷再世,也会对此束手无策。”

“岳兄不试试又怎么知道结果?”

岳涯哂笑一声,从光凉的地上站了起来。他的里裤之下没有鞋袜,就那么坦然地光脚而立。姬萦也坦然地看着坦然在月光下的岳涯。他走到楼阁的窗台边,双手撑在栏杆上,像之前俯视后花园里的姬萦一样,俯视着苍凉月色下的太守府。一座黑漆漆的食人牢笼。

“小道长,你的父母还在么?”他问。

“俱亡。”

“我是一生一亡。”他望着夜色,幽幽道,“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却早早往生。小道士,你们是如何看待生死这个问题的?“始祖庄子曾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又谓之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要是怕死,那便是道行不够。”“小道士,那你的道行够了没有?”

姬萦闻言笑了:“自然不够。天底下,恐怕没有几个道行够了的人。只要是人,谁不怕死?说不怕死,那都是唬人的。”“你倒是比那些秃驴牛鼻的要诚实许多。”岳涯赞堂道。

“岳兄谬赞了。”

姬萦跟着起身,走到栏杆前,学着岳涯的模样撑在栏杆上,同样俯视着楼阁外的夜色和黑暗中隐有的几点烛光。“我母亲,原是本地的豪族之女,在家时从未受过苦楚。与我父亲成婚后,父亲立下规矩,太守府的公鸡打第一声鸣,母亲就必须梳洗起床,亲自带领后宅的姬妾与府中下人田间劳作。待到日出,再亲手准备美汤,送至我父亲床前,服侍他起床用膳。”亲断然拒绝了。

“母亲性情温婉,以夫为天,战战兢兢地服从着我父亲苛刻的命令。我父亲每日三餐,母亲只有两餐,父亲嫌豆饭和素斋难以下口,厨房便偷着加入河鲜高汤一一我父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而我母亲和其他人,吃的依然是石子似的豆饭和素斋。哪怕是在生下我之后,母亲想喝一口鸡汤,也被父“我母亲生我之后,本就孱弱的身体更是日渐西下,即便如此,父亲也不肯减免我母亲的劳务。等我稍大一些,能够帮着母亲处理田间的工作了,母亲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为了让母亲能从父亲的磋磨中解放出来,我努力读书,十六岁便考中了会元,但就是那一年一一”岳涯的声音变得暗流涌动,他极力克制,但那种深入骨髓的痛恨,还是随着他不自觉加快的语速溢了出来。姬萦知道岳涯的讲述已经来到了他人生最为关键的转折一火烧祠堂。

就在他成为举子,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他放火烧了岳氏祠堂,自从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我母亲回娘家看望生病的外祖母,适值表舅也在府上逗留,得知母亲在岳府不沾荤腥,表舅心生同情,亲手盛了一碗鸡汤给母亲。母亲自出嫁后便没有喝过鸡汤,更不记得鸡为何味,她忍不住喝下了那碗鸡汤,但此事后来被父亲知晓,他大发雷霆,在众人面前呵斥母亲,说一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岳涯沉声说出这八个字的时候,一双阴柔似水的丹凤眼暗沉无光,恨意无边无际。

“我母亲羞愧难当,绝食七.....活活饿死。””

他的讲述落下了帷幕,寂静笼置着楼阁。冰凉的月色下,风是冷的,屋檐瓦当是冷的,楼阁栏杆也是冷的,在这其中,尤以姬萦身旁的岳涯最冷。他绵绵不绝的恨,缠绵纠葛的悔,都藏在那副轻狂无羁的外表下。

他忽然转头,低眉而笑,眼神中有种荒凉。

“你说,这心结,要如何开解?”

姬萦觉得不可解。

回去的时候,和来时不同,她砍断绳索,收回钉在檐柱上的弩箭,一路潜行,鬼鬼祟祟地钻出了太守府的后院角门。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说的就是姬萦此刻的心情了。

她唉声叹气地走在入夜后的街道上,想着离去前和岳涯最后的交谈。

“如果我帮你杀掉岳宗向,你的心结能不能解?”

“我留着他的命,难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