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此处山水有相逢·其二(1 / 3)

此处人间 叁驷 2191 字 1个月前

分之而食!?

李秋白和游侠儿寇仲闻言,皆是面面相觑。

即便李秋白循着各类野史中记载的蛛丝马迹,一步步剥茧抽丝,依旧没能对驼背老妪所言,有过任何推想。

杀龙女,分其血肉而食!

细思极恐。

游侠儿寇仲,先前在石臼湖岸边,与那位年轻白衣男子曾有过一番交谈。

借着那位读书人的精妙手段,游侠儿寇仲有幸见识到,天地间最为朦胧而神秘的山水气运。

即便游侠儿寇仲也曾截取过一段江泽水运,但其不过算是在瞧得见、摸得着的绫罗绸缎上,动手裁剪下一小截,作为己用。

天地间,总会有言语道断的飘渺气机,照映在有灵万物生前身后。

那一日,游侠儿寇仲看见白水镇,乃至石臼湖方圆所有镇寨。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放眼望去,身躯上皆是有一缕薄如烟霭的水运缠绕。

此时此刻,游侠儿寇仲恍然大悟。

几近黄昏。

落日余晖洒进石臼娘娘庙。余晖落在神像之上,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显得庄重而又肃穆。

李秋白望着落日洒在地面石板上的斑驳光影,心中五味杂陈。

驼背老妪看着眼前二人的惊愕神色,似乎极其满意。她踱步走到香案旁,径自往烛台里添去灯油。

“婆婆,可否再细说一二!”李秋白如一位求知若渴的学生弟子,总想着刨根问底追本溯源。

驼背老妪背过身子,点燃供灯。

她一如既往地做完这些份内之事后,缓缓转过身子,对着李秋白咯咯地笑着说道:“既然小公子不嫌老婆子唠叨,那老婆子我就再说道说道。”

“那一年,天降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驼背老妪目光狭长,她向庙中房梁投去目光,那双浑浊的眼眸深处似乎充满了唏嘘和惋惜。

“大概是石佑贤与龙女结为夫妻的第三年春,百年难遇的大旱天灾突如其来。虽说白水镇上百姓有屯粮过冬的老习惯,但挨过了一整个冬天,家家户户米缸也都快见底了。”

“这场大旱一直延续了数月之久,镇上百姓吃完家里的余粮,就去扒树皮吃。树皮吃完了,就去摘杂草充饥。在那场大旱之下,百姓近乎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石佑贤和其夫人是真正的大善人。即便家中并没有多少余粮,石佑贤和他的夫人每日也必定会在镇口施粥赈灾。可天意弄人,在连绵数月的大旱之下,想要喝上一滴水,都是奢望。哪怕石佑贤掏空家底赈灾,也只是捉襟见肘,根本就无济于事。”

直到那一天

连着数月的大旱,早就将这白水镇上上下下折磨得遍体鳞伤。突如其来的大旱,又犹如瘟疫一般向着周边其它镇子蔓延开来。

石佑贤瘫坐在自家门口,看着门前那棵躯干裸露无遮的大树,连连摇头叹息。

几个月以来,石佑贤掏空家底,开门布施,但灾情却是没有一丁点好转的迹象。这场天灾似乎就是要将人们逼至死地。

附近几个镇寨的灾民们,一听说白水镇有大善人施粥,旋即便如潮水一般涌进白水镇。

眼见镇子上聚集的灾民越来越多,石佑贤心里比谁都清楚,仅靠家中那点屯粮,根本撑不上十天半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

自恃“万卷诗书尽在心胸”的石佑贤,只有真正置身其中之后,才会发现什么叫做举步维艰。

身后一阵温婉柔和的声音传入石佑贤耳中,令其心神暂归安宁。

“夫君,你且歇息去吧。这里,我来守着就行。”

石佑贤望向身后女子,眼里满是宠溺。

“娘子早先在外施粥,身子已是疲惫,应当早些休息才是。”石佑贤连忙上前轻轻握起自己心爱女子的双手,体贴地说道:“娘子身柔似水,若是在此不慎被蚊虫叮咬,要叫我心疼得好几日都辗转反侧寝食难安。”

女子娇羞一笑,随即挣开自家相公的双手,迈过门槛,径自到门外长凳上坐下。

“夫妻本是同林鸟,你我二人皆不愿作那‘大难临头各自飞’。妾身知道夫君这些时日忧心忡忡,自然要去作那‘贤内助’,替君分忧。”

不等石佑贤再开口说话,女子便又唇齿轻动,“夫君放心,我只在此坐上一时三刻。若是有没赶上放粥时辰的灾民前来,自然是要予他一碗米粥入腹。若是一时三刻撞不见讨粥吃的灾民,我自当回房歇息,不再枯等。”

石佑贤知道拗不过自家媳妇儿,便叫家丁又搬来一张板凳,坐在女子身旁,温柔地笑着说道:“那我与娘子一同在此等候。”

夜静人稀,清冷的月色落在龟裂的田野间,衬得更加悲凉。

枯坐门前的石佑贤夫妻二人,正当打算撤掉门前木桌,回屋歇息时,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