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想法(1 / 2)

春桃和李晟来到书店,春桃发现这里的书都是手抄本的,印刷术还没发明。每本书都很贵,百家姓和三字经都要一两银子一本。她买了两本百家姓和两本三字经,还买了墨块、砚台、毛笔和宣纸,就花了七两银子。

买这些是给弟弟和泥蛋儿上学堂用的,当然,银子是李晟付的。春桃也没推辞,她认为李晟的银子以后都是她的。

春桃让李晟去雇辆马车,再到虞记布庄买的东西。

李晟先送春桃到布庄后,然后再去雇马车,最后去酒楼牵自己的马。

他们去布庄的路上正好碰到早上一起做牛车来到王婶子,春桃请她转告牛车主回村时不要等她和李玉秋了。

等到了布庄,李玉秋已买好东西等在那里了。

李晟趁着雇马车的时间买了一袋精米和一袋白面,再来到布庄装东西,没想到春桃买了这么多的布料和棉花,这些东西装了半个马车。

春桃和李玉秋坐进马车,李晟在一旁骑马。

等他们乘马车路过镇外码头时,春桃让马车停下。她和李玉秋下了马车,跟李晟说要到码头那里看看。

李晟也下了马,将马拴到马车上,让车夫在路旁等着,他和春桃她们一起去码头那里。

他们来到码头,那里停泊好几艘船,几十名苦力在装货和卸货,这里还有客船。

码头两边的宽阔地带建有两家酒楼兼客栈,再往两面延伸场地就越来越窄了,有个茶摊和一个馒头铺子。

春桃发现这个馒头铺上面贴着出兑的字样,好奇地上前询问情况。这个店主是五十多岁的老人,春桃问:“老伯伯,这个店铺为什么要出兑呢?”

老伯漫不经心回道:“我和老伴岁数大了身体不好,干不动了。”

春桃观察老伯面色红润不像似病人,笑着说:“老伯,我看你身体不像有毛病的样子,你身体哪里不舒服?”

老伯回答“不是我身子有病,是我老伴儿身子有毛病,不能干活了,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要出兑。”

春桃好心地问:“老伯,是什么毛病,我略懂医术,可以帮大娘看看。”

老伯打量一下春桃,年纪很小,脸色很丑,但衣着鲜亮不似穷人家的孩子,想必是读过书的,虽有点不太相信她的能力。但转念一想看看也无害处,就冲里面喊道:“老太婆,你出来一下。”

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位老妇人,花白头发,脸色蜡黄两颊呈红色消瘦布满皱纹,神色疲惫不时地咳嗽。老伯跟她说:“这位姑娘会医术,让她给你瞧瞧病。”老妇人听后,灰暗的双眼顿时有了光彩,连忙道谢“谢谢,谢谢这位姑娘。”

馒头店的外面放着一张桌子,春桃请老妇人坐下,自己也坐下来,给老妇人诊脉。

李晟见春桃熟练的手法和凝神思考的模样,怎么看都不是她这个年龄应有的模样。心中的疑虑不断加重,想着自己以前见过几次面的春桃,好像从没有这样沉静从容。是什么能让一个人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老妇人的脉象浮且紧,又看了她的舌象舌苔少质红。询问老妇人吃了什么药。老妇人说:“吃了七天去风寒的药,也没见好转,浑身没劲,晚上失眠白天头晕还时常耳鸣。”

春桃得出的结论是肺阴亏耗证,表面上咳嗽像似得了风寒其实病的症结是肾阴亏虚。

春桃让老伯拿来纸笔,老伯只拿出一张包东西用的草纸,没有笔。

春桃见自己坐的马车停的地方离这里有些远,就进到铺子后厨房,在炉灶里找来一根没燃尽的木棍,用菜刀削尖,在草纸上写下沙参麦冬汤的方子。

她写完后递给老伯说:“先去药铺买三天的量吃下,如果见效再吃七天后停药。”

老两口对春桃说了好多感激的话语。

春桃询问这个铺子要多少银子出兑,老伯说这个木板房是自己的,兑出去要二十两银子,自己要回到镇子里的家里养老。

春桃发现这个码头没有小吃摊,难道这里的人都不吃东西吗?

春桃和老伯告别回到马车上,春桃问李玉秋:“玉秋,这里怎么没有卖小吃食的?”

玉秋回道“这里干苦力的人,多说买个馒头充饥,哪有多余的钱买好吃的。有钱人都去饭庄吃饭了,也不会买街边的吃食。”

玉秋听后略有所思,对玉秋说:“你把馒头铺子兑下来,这样你能和王大海在镇上生活了。”

玉秋说:“我没有那么多银子,我爹娘也不会同意的。”

春桃说:“我帮你出银子,好像得挺吃苦,你能干吗?”

玉秋忙道:“春桃,我怎么能用你的银子呢,你家也不富裕,况且你也要成亲了,再者说我爹娘也不会同意。”

春桃说:“要不这样,我把铺子兑下来,你和你娘给我干活怎么样,利润我只要两成如何?”

玉秋对春桃说:“春桃,我知道你是在帮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