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 总设计师(2 / 3)

来了。

还是提前五年搞出来的。

这已经说明在农业研究上的天分。

“还不止这些,我们得到的消息,这家伙搞出来一种在盐碱地上载种的玉米,现在看来长得不错,若是推广开”

夏老使劲抽着烟,刘怀民清楚话里的意思。

“而且上级对这小子很看重。这次玉米的事,已经让农科院那边组团来了好几次,要不是机床的事在这压着,上级搞不好真能划拨过去。”

“不至于吧。”

夏老只是摇头。

有些事,涉及到国与国之间,他知道的还算是多的。

见此,刘怀民也不再多问,只是沉思片刻,便下定决心,“首长,既然这样,就让他兼任总设计师的职责。”

“总设计师?”

夏老皱眉,“轧钢厂的总设计师?”

“对。”

刘怀民点头,“负责技术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新品研发,技术改进,产品质检以及相关事物。”

“怀民,你要知道,这整合起来的轧钢厂,可不仅仅是红星轧钢厂,计划里还会有包裹钢厂、机械厂在内附属配套工厂,你让他担任总设计师,会不会”

“牵强啊。”

夏老说着,实在是这总设计师,职责上,地位上已经跟书记、厂长齐平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厂长的权限。

况且,杨小涛太年轻了。

当一个副厂长负责技术问题他还能接受,这成了整个工厂的总设计师,有点过了。

“首长,杨小涛同志只用了几年就让轧钢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面的能力不用质疑。”

“即便如此,杨小涛也不往学习。”

“所以”

刘怀民目光坚定,夏老抬起头来,“所以你想给他,加加担子?”

“对,这家伙,我是了解的,不给他电压力,他能开小差。”

“所以,我想看看他的极限,在哪里。”

夏老沉默,心中思索着。

只是手,已经在纸上写上杨小涛的名字。

而且位置,在杨佑宁的上面。

四合院,

就在夏老与刘怀民废寝忘食的时候,杨小涛等人却是用过丰盛的午饭,享受着团聚的时光。

冉父继续跟杨小涛交流工作上的事,冉母领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冉秋叶则是哄着孩子睡觉。

书房中,杨小涛将带回来的铣床图纸拿出来,冉父在一旁看着。

他没有见过铣床,但不妨碍查看图纸。

两人就在屋里交流讨论起来。

“轧钢厂将陆续生产冲床和铣床,到时候柴油机的产量会大大增加,摆脱现在的人工局限。”

杨小涛将铣床和发动机设计图放在一起,冉父看看左右,满意点头。

基础工业增强后,才能滋养出更好的工业设备,进而加快工业的发展。

“我在德意志留学的时候,就曾看到过他们生产手表的设备,那精度要求,不比国内的老师傅差。”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机械的力量是无限的,人,总是比不过机械。”

“那时候,才多久啊。”

冉父感慨着,杨小涛闻言点头,“我们制造出来的启明星,其实就是三十年前德意志的产物。”

“毫不客气的说,我们的机床比起他们,落后最少三十年。”

冉父点头,“这点是国情决定的。我们无法辩解。”

“但我们能够从百年缩短到三十年,也是一种进步。”

“是啊,我们在追赶,但对方也在进步。而国内的脚步,太沉重了。”杨小涛有些无奈的说着,“就像这次,我们需要的合金都是从小日子上面的机器拆下来的,连小日子我们都赶不上,想要缩短差距,太难了。”

说完,书房里一片寂静。

“不要灰心,埋头苦干,终究抬头相见。”

冉父认真起来,“就像我们的大蘑菇,谁会相信我们短短几年搞出来?”

“联盟撤离后,我们自己都怀疑能不能做出来。”

“但不做,永远都不行,只有做了,哪怕错了,也能知道,这条路不通,得走另外一条。”

“做了就是进步。”

冉父说完,杨小涛点头。

“对了,爸,你那有关于德意志语的词典吗?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关于机床发展的书,但,里面的文字根本看不懂。”

“哈哈,你这是问对人了,我当年去留学,可是自学了三年德意志语,虽然没有词典,但一般的书还是能看懂的。”

冉父得意说着,仿佛在这方面能够从这女婿身上获得一点骄傲。

“那太好了,这本还有这本。”

杨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