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李嬷旧事(1 / 2)

她出了院子,披了披风叫上倩云就出了府,直奔天华街。

来到天华街的宅子,她推开门,发现还剩几乎一半的人在这儿,就连凌琬凝也在,他们对苏琇莹的到访有些惊奇,却忙不迭的迎接,又拿出买的零嘴:“我们想着要过年了,凑钱置办了些年货,就不知苏姑娘可习惯吃这些?”

“没事的,是我疏忽了,怎么你们置办年货怎么没去我府上拿些钱呢?”苏琇莹问。

“姑娘肯定也忙,过年就不去打扰姑娘了。”他们憨厚德笑着。

苏琇莹抽出三十两银子,正思考递给谁,就看到了厨娘李嬷嬷,她把钱递给李嬷嬷,不忘问:“李嬷嬷,这钱你拿着,就当伙食费,我记得您家也不远,也放假了,您怎么还在这儿做饭呢?”

李嬷嬷接过银票,回答说:“回去也是个空荡荡的家,没意思,还是在这儿热闹些,恰好他们也没会做饭的,我怕他们饿肚子,我也放心不下,总惦记着。”

听了这番话,苏琇莹想起了沈屿澈的暗卫派人送来的结果,她怕用人不放心,全都亲自问过家世,也让沈屿澈派暗卫私下调查过。

她想起暗卫是这么说苏嬷嬷的,她年轻的时候找了个百夫长,据说是百夫长看上她了,求娶多次。

婚后也是美满幸福,还生下一个儿子,可在儿子一岁时,丈夫就去保家卫国了,和她分别。

以为是暂时,没想到是永远。她收到噩耗时儿子才四岁,她一个人做各种活儿把孩子拉扯大,本以为熬出头了,可儿子也走上他父亲的那条路。

她日日祈祷孩子能平安归来,孩子总和她写信,说今天演练的辛苦,说上阵杀敌的激动,说他被什么大将军看上了准备提携他。她看的又惊又喜,逐渐期盼着孩子每隔两月的信。

有一次信中,孩子说他平东将军,他以后绝不再让母亲受苦。这信看的她热泪盈眶。

他们的孩子出息了,你看到了吗?

她和天上的那个他说着。

又一个两月到来,她却没收到儿子的信,她压下有些惴惴不安的心,也许只是送信的路上耽搁了些。

可又过了几天,她还是没收到儿子的信,她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想去找儿子,却不知从何找起,她想做些什么,却什么也做不了,只好日夜祈求上天。

又过了一个月,她终于收到了信,她急冲冲跑去看,甚至摔了一跤都顾不上拍拍身上的灰,爬起来冲过去,可拿到信的那一刻她的心就如坠冰窟。

这信的包装手法显然不对,她颤抖的打开信,里面有十两银子和碎掉的半枚玉佩,她认出来了,这是她在儿子出生时就准备的,类似平安锁,保佑他平安的。

玉碎四裂,人魂已灭。

看着碎裂的玉,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顿时瘫倒在地,握着半截玉佩抱着银子哭成泪人。

她也不知在哪儿哭了多久,哭到她没了力气,哭到了天黑,这才摇摇晃晃归家去。

连带着信里面的信纸也被她遗忘在手中,她浑浑噩噩回到家。躺在床上睡醒了哭,哭累了就睡。

她不吃不喝,失去了生的信念。她坚持了这么久,也该下去看看老伴,和儿子一家人团圆了。

终于某天她看到了那张被遗忘的信纸,她颤颤巍巍,费尽全力拿过信纸,展开来。

上面前半段的字迹是儿子的,还是讲述着日常趣事,但是在中途却戛然而止。

看到这儿,她泪水又开始止不住往下流。

隔了小半张空白的纸,是陌生的字迹:

您好,我是您儿子的战友,很遗憾的告诉您,您的儿子…牺牲了。

虽然我也感到悲痛,但却无可奈何,您儿子也一定希望您好好活着。

看完这信,他才发觉,原来儿子牺牲就在她收到他上一封信的当天。

她下定某种决心,决定去陪儿子,她出了门,想再看看这世间。

她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不觉中撞到了从香韵楼出来的苏琇莹,她呆愣的看着她。

“撞到我家小姐就算了,怎么还不道歉。”身后的倩云站了出来。

苏琇莹看到她面如死灰,是准备寻死的那种人。她想着要不拉一把,于是轻声问:“您是在应聘厨娘的吗?”

当时苏琇莹整日泡在香韵楼,培训着他们,当时直接在门口树了招聘厨娘的牌子。

李嬷嬷愣了下,不知为何点点头。然后就稀里糊涂被迎进厨房考核,浑浑噩噩参加了考核并且顺利过关。

当时香韵楼一群人都庆祝着她的加入,甚至还有人说这饭就和记忆中母亲做的味道一样的,她呆愣愣的听着,直到出了香韵楼才想起自己是要准备赴死的人。

她想起了信上儿子战友说的:您儿子也一定希望您好好活着。

她又想起以前的某个片段,儿子说当时笑嘻嘻说:“母亲,以后我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