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曲率驱动(1 / 2)

50年的时间过去了,新地球即将进入半马人座轨道,可该怎么样让新地球到达他们想要到轨道上呢?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科学家们日夜不停地研究着。有人提出利用核聚变推进器,但这种技术还不成熟,风险极大。还有人建议使用引力牵引,可如何产生足够强大的引力呢?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陈卫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曲率驱动引擎,因为曲率驱动引擎的原理是把附近的空间压缩,从而使物体能够以超光速行驶。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疯狂的主意,可能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但也有人觉得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由陈卫华带领一支精英团队进行实验。他们在一艘太空船上安装了曲率驱动引擎,并进行了多次测试,曲率驱动引擎的速度才逐渐稳定在11倍光速上。

在一次关键的试验中,曲率驱动引擎成功启动,太空船瞬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几秒后,当太空船再次出现时,它已经位于半马人座轨道附近。

这个历史性的突破让所有人欢呼雀跃,新地球的未来终于有了希望。然而,陈卫华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卫华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深知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他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曲率驱动引擎,确保新地球能够安全抵达目标轨道。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们不断改进技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顺利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一颗巨大的小行星突然偏离轨道,朝着新地球疾驰而来。

陈卫华紧急召集专家们商议应对策略。

“如果这颗小行星撞击新地球,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它的轨道。”陈卫华表情凝重地说道。

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提议道:“可以尝试用激光武器将小行星击碎,但这样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碎片,对新地球造成更大的威胁。”

另一位资深专家则认为:“或许可以利用引力场发生器,通过施加适当的引力来影响小行星的轨道。但这需要精准的计算和操作。”

经过一番紧张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新研发出来的曲率驱动引擎将小行星引离撞击新地球的轨道。

在接近小行星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各种困难和危险,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技术,他们成功地启动了曲率驱动引擎,并带动了小行星。

小行星的轨道逐渐发生改变,偏离了新地球。众人松了一口气,然而危机并未完全解除。

在庆幸之余,陈卫华发现小行星虽然偏离了原轨道,但仍然有可能与新地球擦肩而过。他当机立断,决定再次调整小行星的移动轨道,使小行星彻底远离新地球。然而,这需要更高的技术精度和更长的时间。

在紧张的操作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紧密合作,不敢有丝毫松懈。终于,在关键时刻,他们成功地将小行星引导至安全区域,新地球化险为夷。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卫华的精英团队依然不断攻克体力驱动航行11倍光速的瓶颈,陆宇对此十分好奇,虽然他之前也是科学家,但他学的不是这个方面的。

于是,一天下午陆宇到了陈卫华的办公室,陆宇站在陈卫华的办公室门前,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轻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了陈卫华的声音:“进!”

陆宇推门而入,只见陈卫华正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摆满了各种技术图纸和计算公式。他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老陈,你现在有空吗?”陆宇和陈卫华打了个招呼。,然后直截了当地说,“我听说你和你的团队在曲率驱动引擎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我非常感兴趣,想问你一些问题。”

陈卫华抬起头,微笑着说:“老陆,你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也是我们所敬仰的。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陆宇点了点头,问道:“曲率驱动引擎的原理我大致了解,但是要实现11倍光速的航行,这在技术上是如何做到的?”

陈卫华站起身,走到一旁的白板前,拿起笔开始边画边解释:“曲率驱动引擎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空间的几何特性,通过压缩和扩张空间来实现超光速航行。我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能量场,能够局部地改变空间的曲率。这样,太空船就可以沿着这条被改变的曲率路径,以超过光速的速度前进。”

陆宇听得入神,他问道:“那么,这个能量场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多大的能量?”

陈卫华继续解释:“能量场的产生涉及到一种新型的能量源,我们称之为‘空间扭曲能’。这种能量源非常稳定,但产生的能量非常巨大。我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能量转换和放大过程,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来驱动引擎。”

陆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那么,这种航行方式对人体有什么影响?长时间以超光速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