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当归(2 / 3)

,只会考虑东归洛阳。

另外,刘璋不得不考虑他父亲刘焉带来的问题,他父亲刘焉在出任益州牧后,派遣张鲁到汉中断绝谷道,杀害朝廷使者,没有朝廷使者的约束后,刘焉于蜀地作威作福,打造乘舆车具千余辆,乘舆车具这件事情还被荆州牧刘表告到朝廷去了的,汉献帝刘协知道,朝廷公卿也是知道的。

在这种情况下,想来他父子二人,在汉献帝刘协和朝廷公卿的眼中,都是心怀叵测、意图谋逆的宗室宵小,考虑到刘焉在蜀地的行事,汉献帝刘协和朝廷公卿自是不会跑到蜀地来。

就是不知道,在这个不一样的时空,刘璋这只蝴蝶扇动过翅膀后,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改变。李榷、郭汜是否会发生内斗,汉献帝刘协能否能把握李榷、郭汜内斗的机会,从长安跑回洛阳,而后曹操是否能迎接刘协到许都,或者这个时空的袁绍开了窍,派人迎接汉献帝到邺城也说不定,这都是不得而知的。

思虑重重的刘璋,感受到了手中鱼竿的动静,他手中的鱼竿摇摆不定,抛出去的鱼线拉成了一条直线,他面前的水面上翻腾不已,水底下似是有巨物在挣扎。

‘大鱼上钩了。’刘璋面露喜色,作为一名钓鱼佬的他,钓到大鱼是最为开心的事情了,他手中微微用力,拉扯起鱼竿,片刻后,一条大鱼就躺在了滇池边的草地上。

“啧啧啧。”刘璋看着面前成人手臂长度大小的鲤鱼,感叹着这个时代滇池鱼类的充沛,同时也为自家的钓鱼技术精进不少而沾沾自喜了一波。

重新抛出鱼线的刘璋,不再去思考汉献帝刘协,能掌控刘协固然好,但若是没有什么机会掌控的话,那就算了,世间万物,难以尽如人意,又有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的说法。

他能在兴平元年就将巴地、蜀地、南中掌握在手中,快曹刘孙一步,算是做的很不错了。

根据他收到的消息,曹操眼下在兖州和吕布相战百余日后,因为兖州蝗虫大起,两方缺粮暂时罢兵不战,曹操和吕布要想分出胜负,估计得等到兴平二年了。

他的同宗昭烈皇帝刘备,现在屯驻在小沛,给徐州陶谦当门卫,陶谦不时宴请刘备,想将徐州牧的位置让给刘备,刘备均是推辞了,至于刘备接受徐州的时候,应该是今年年底陶谦病逝后的事情了。

江东小霸王孙策,循着他父亲江东猛虎孙坚的足迹,在袁术这个冢中枯骨手下当着马仔,到处替袁术砍人,孙策南渡过江、拿下江东六郡的事情还没有个眉目。

沉下心神的刘璋,不再思索天下大事,而是开始对南中之地这段时间的操作进行了复盘,他说是说以南人治南中,但南中七郡中,现在外来太守和本地太守的比例近乎是一比一的,统兵镇守南中的庲降都督更不必说,用的是外人高颐。

一口气将南中七郡都交给南中人的话,只会将南中人的胃口撑大,这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另外为了日后考虑,为了不把遗患留给后人,不打算相信后人智慧的刘璋,多多少少会做些伏笔的事情,以防南中豪族坐大,到了无法掌控的情况。

虽然对于南中之地,刘璋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南中的权柄掌握在汉人手中即可,但为万世计,他不能过多的放权给南中人,以至于以后出现南中祸乱一发不可收拾的情况。

现在南中的豪族和士人已经搞定,关于叟夷的问题,刘璋不打算亲自出面了,他将治理夷人的相关政策嘱托了庲降都督高颐,让高颐和南中七郡的郡守去推行他的南中治政理念,而刘璋,当归了。

刘璋打算回到成都,根据最近成都传来的消息,州牧府主事庞靖、留守成都的别驾王商、他的大舅子、主簙黄权等人传来了各式各样的消息,这些消息让刘璋感触到了一些不好的风向。

是时候回到成都,凭借着讨平南中叟夷的大功,解决下内忧了,刘璋如是想到,他的好哥哥刘瑁以及和德中郎将赵韪,虽然这二人眼下在他的操盘下,处于权力边缘地带了。

但刘瑁在蜀地日久,比刘璋更早的来到蜀地,陪着刘焉一起拿下蜀地大权,谁知道刘瑁会不会有什么暗子,至于赵韪更不必说,安汉大族出身,自刘焉时代就素来统兵,在军中威严甚重,军中许多将校都出自赵韪门下,如已经死去的庞乐、丧失斗志的李异两位校尉,对赵韪的命令,只怕听命的优先级高于刘璋这位益州牧的命令,除却庞乐、李异,刘璋只怕还有什么人倾心效命于赵韪。

刘璋不会小觑任何一点漏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再小的一丝隐患,都可能造就难以弥补的过错。

——

成都州牧府。

‘听说南中都快平定了,多少年了,南中那个地方一直乱的很,时不时还有夷人跑到蜀郡边界骚动不安,这位新任的刘使君真是英锐啊。’

‘那可不,不然别驾王商怎么会去拥戴刘使君出任益州牧,而不是按照长幼的顺序,拥戴三公子刘瑁出任益州牧。如今我算是知晓了王别驾为何会是蜀地之望,看看他这眼光,没得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