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1 / 2)

走过龙门,贡院主楼的东西两侧,便是鳞次栉比的考生号舍。

目测号舍的外墙高近三米,里头的一间间号舍高两米,宽有一米,深一米五不到的样子,和府试一样,号舍采用《千字文》外加天干地支编号。每一个《千字文》里面字的号为一排,长的有百余间,短的有四五十间,皆朝南排列。两排号舍之间留了一条狭窄小路,看着能容两人擦肩而过,号舍没有门,遇上

风雨天气,考生要自备油布当作门帘遮挡风雨。

不过秦州府雨少,据说举行院试的日子也是看过黄历的,挑风和日丽的天气,一般不用自带油布。

号舍砌砖槽,放置一块木板,是书桌亦是床,白天伏在上面写文章,晚上抽出来放下,当床睡。

沈持拿着对照考牌找到自己的号舍,在天字丁号,在头一排比较显眼的一处,前头不远处是个讲台,想是主考官要坐在那儿的,后头是地字号的号舍,茅厕在更后排一侧的尽头处,离他较远,考试中不用担心臭味干扰,运气还不错。他坐进去一试,不如上回府试伸展自如,他长高了,号舍小,有些不大活动得开手脚。不过比起一些人高马大的考生还是好许多,沈持放眼望去,不少人是缩在里面的。考生全都落座后,又响起一声鼓鸣。

书吏说了句“肃静”后,一抬头朝前面看去,讲台上多了几把太师椅,大约是主考官要登场了。

本朝的院试由各省知府主持考试,省学政作为主考官出题并监考一一学政是执掌一省科举考试的专职大员,和知府一样是四品官阶,由天子亲自选拔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任职,据说这次秦州府的主考官,学政潘聿春果然,片刻之后,秦州知府韩其光携一同穿四品绯色官袍的中年儒官来到考场上,落座于讲台的太师椅上,紧随其后又进来两名穿深青官袍的男子,看架势是副考官。考官团到齐之后,知府韩其光说了一些考场上的规则之类的话,而后勉励考生好好考试,都能捧得功名归。主考官潘聿春环视全场一圈,命书吏发放试卷。

这次一共考两场,头一天为正场,第二天第二场叫复试。

今日正场的考卷发下来,沈持浏览一遍,第一道是四书题,就是从四书之中出题的八股文,第二道是五经题,从五经之中抽题目,让稍微阐述一下的题目,不用写那么多字,最后一道是试贴诗,和府试的题型大差不差。第一道八股文是重头戏,他细细看去。

知止而后有定①。

是出自《礼记·大学》的一道题目,不偏不难,说不定有考生都试着破过题呢。

沈持:好写,不是那种你才学完乘法口诀,考试却让你做解析几何的题目,但极难写出彩。

跟上辈子某次考试时卷子简单,许多人能轻松考满分,对于学霸来说就没有多大的优势了,区分不开。今儿这黑白滚....这八股文不好写啊。

须得笔走偏锋,以思致独自取胜吧。就是在谨守八股文绳墨的基础上,玩点儿花样。

沈持拟定好思路,在草稿纸上画了只写意的黑白滚滚,只在滚滚的眼圈上下了苦功,余下皆是陪衬,全神贯注画出的小鸟眼圈使滚滚气度高雅,让人呼吸一窒。对,待会儿他作八股文,就这样抓住一点儿挑起全文.....

沈持布局了一下八股文的整篇,最后选定破题、承题开头这两部分循规蹈矩,稳稳地开个头。

他思索了下,在草稿纸上写了一句话破题:圣经推止至善之由,不外于真知而得之也。②

写完又对照一遍题目,把《礼记大学》篇回想了想,参照《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注释,觉得他的破题是准的。承题很快也顺下来了。

而从起讲开始,他要放大招了,开始花心思,正文也极尽奇格,于平淡之中多求变.....

沈持写得很吃力,他还难以驾驭求新求奇的写法,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一字一字琢磨,写一句修三遍,不知过了多久,眼皮和手腕都快僵硬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草稿。仅仅是草稿。

中途,主考官潘聿春巡场,扫了一眼他的试卷,面上连一丁点儿细微的表情都没有出现。

沈持:....不了他的眼吗??

累了,毁灭吧。

他抬起头舒展脖颈,不经意瞟到和他隔了一个号舍里坐着的庆州府案首吴凤中,那人已经搁笔,从头到脚带着志在必得的悠然...有点刺激到了沈持,不行,他绝不能认输,他要修文修出一篇入考官眼的八股文,他以后还要大口吃肉呢。沈持重又拿起笔修文,不能犯忌讳,不能有疏漏,这两处过了,把整篇文章的用词给过了一遍,力求用词简洁精练,一语不溢,一字不浮,又看正文的阐述有没有做到精理明辨.....删、改、.....两个时辰之后,全文终于读来一气贯注,字字紧扣,句句相承,可挑剔之处已不算多了。沈持小心翼翼地誊抄到试卷上。

而后,考场上的时间已余下不多,沈持抓紧去写另外两道考题,当中有些小磕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