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高明的棋手(1 / 2)

孙龙江在上任后,接连开辟了不少地盘,将大凉在黑龙江的势力向内地延伸了到了数百公里外同江。

这让陈长生比较满意。

说比较满意,是因为孙龙江比姜士信的业绩强。不说很满意,是因为在陈长生的想法中,孙龙江应该胆子再大点,步子迈的再快点。把业务直接开到黑龙江腹地,比如,他心心念念的哈尔滨或者齐齐哈尔那里去。

不过,他也没强求。

毕竟,孙龙江上任才两三个月。他年轻也没什么经验,和手下将官也得磨合一阵。另外,肃慎国的出现,也阻碍了他的脚步。

东胡人虽然贫穷落后,但打仗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

帝国在黑龙江行省的投入不大,目前正规军也就两千多点,军队总人数只有数千,要靠这点人摧枯拉朽般将东胡人开的公司给击垮,有些困难。

相信孙龙江也有这方面的认识。

年轻人,稳一点还是好的。

另外,陈长生基于另外的考虑,也没有催促孙龙江,或者加大在黑龙江行省的投入力度。那就是,陈胜在对扶余国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辽宁军从四平和敦化呈钳夹式对扶余国开战了猛烈的攻击,兵峰已经推进到了距离扶余国国都长春不到一百公里的地界了。

此时的扶余国,已经被压缩了一半的地盘。扶余国的军队,大部分收缩在国都附近,准备和大凉军背水一战。

“宜将剩勇追穷寇。”的事儿,是扶余国全面崩盘之后才能去做。此时的扶余国正是眼睛发红,口喷白沫的疯狂状况,陈长生判断,扶余王很可能最后选择向北往黑龙江方向发展,拓展战略空间。这样,扶余国和东胡的肃慎国就成了难兄难弟。

如果孙龙江发展太快,把扶余国向北逃亡的道路给堵住了。扶余国很可能会孤注一掷,和东胡联手全力去攻击孙龙江。

黑龙江行省的军力太薄弱了。就像小孩子刚学走路,还不怎么硬实。如果此时被扶余和肃慎两国联手击溃,也是帝国的一大损失。

所以,网开一面是有必要的。

要让扶余王感觉,他在黑龙江还有退路,这样才不会逼疯他。对陈胜或孙龙江部做出孤注一掷的行为。

孙龙江沿黑龙江和绥芬河等大江大河边上构筑军事网点,正可以拦住这两个东北本土小国,将扶余和肃慎圈在吉林和黑龙江这一地区内。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陈胜在长春方向再施加一些压力,孙龙江在积蓄力量后再从黑龙江方向给肃慎国一记重击,扶余国大概率就会投降,或者被挤压得向更北的西伯利亚逃亡。

不急,不急。打仗就像下围棋。初期保守点,不代表就没有后手。

陈长生对着地图琢磨着。

他就像一个公司的老总,调兵遣将让手下去各地开拓业务。虽然他有并吞八荒之心,但也得有先有后,一步步来,不可能齐头并进。

该说不说的,大凉最近开展的业务项目有些多。

除了在黑龙江行省开地之外,吴广在大梁交州地区也干得热火朝天。从吴广的军报上看,他已经以合浦郡为基地,吃掉了苍梧和郁林郡中的一部,而交州的刺史部,也被杨林的部将马腾蛟打的乱七八糟,只要再等一段时间,估计交趾等郡也会脱离大梁朝的控制,归附于自己了。

而陈长生心心念念的铁路建设,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铁路可是倍儿烧钱的项目。

大凉虽然有几座钢铁厂,但产能还是有限。而且大凉是从一穷二百的农业国开始的,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钢铁产量已经能达到年产数十万吨。但对五行缺铁的古代社会来说,用钢铁的地方太多,钢铁的价格也很贵。

虽然在陈钊的主持下,从东都到辽阳的铁路修了二三百公里。但银子已经是花了不少。

另外,大凉帝国可不是只搞这一项基础建设。

基于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等技术的突破。电报业务也开始建立了。

当然,陈长生也在设法搞无线电通信,只是现在还没有太多技术条件。

单看电报这三种原件,那就不是省钱的玩意儿,铜在当代可是个稀罕物。产量十分有限,相当于“金”或金的平替物。

而电,需要在各地建发电站。

陈长生搞工业革命才几年?在一千多年后,欧洲自发现了蒸汽机和电磁现象后,用了上百年,又抢掠了大半个地球,才攒齐了资源,铺开了近代化的道路。

陈长生没处去抢,因为现今欧亚大陆上稍微富裕点的国家,他都几乎打遍了。所以,只能勒紧肚子攒。

当然,勒紧肚子也不是只勒大凉帝国国民的肚子。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大妹夫亓无忌帮助,让他勒大梁人的肚皮。

他攒的家底越多,自己以后的战利品就越多。

当然,要攻打大梁也不是想象中万把人拿着火枪和大炮就可以打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