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在这样内忧外患,国家破裂的边缘,某江南小镇也是连年自然灾害频生,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流民增多,随处可见逃荒的灾民。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老弱妇孺便是头等受害者。这逃荒中的人群中,有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独身女人特别显眼,这女人就是根嫂。只见根嫂瘦削的身材胡乱裹着一身辨不清楚颜色的大布条,几乎都不能遮盖全身,显得捉襟见肘,凌乱的花白头发间还带着泥,古铜色的脸庞瘦得仿佛只剩两颗凸起的大眼珠,全身瘦骨嶙峋,走路都有些摇摇欲坠。

是的,根嫂是拖着病体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从马家村逃到这个小镇。这个可怜的女人父母早亡,在叔父一家的眼色中长大。叔父在她十几岁时便迫不及待地用一担粮食把她换给了村里比她大十几岁的光棍老根头。

婚后夫妻俩倒是恩爱,夫妻和睦,连着生了三个女儿。就在根嫂觉得日子开始有盼头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连年的天灾人祸,让老根头因为过度劳累再加上受风寒而一病不起,勉强凑了点钱请了个大夫看病,却没想到是个庸医。老根头在喝下了庸医所开的一副汤剂以后大汗不止而亡,从此以后根嫂便守了寡。

女儿们又年幼,今年还遭了天灾,投入在地里的,今年居然一点也产不出来。根嫂眼看自己一个人在老家养不过去了,便随着流民出来碰碰运气。

可是这段日子因为劳累再加上担惊受怕,根嫂自己也染上风寒,再加上拉扯着三个孩子,步履维艰,早已经落单。

这时灰暗的天空又下起了雨,雨还慢慢地变大了。

虽然这小镇还算富庶,但是也几乎找不到合适的屋檐来避雨。懂事的大娃拉着根嫂,领着小妹焦急地四处张望,她在雨中隐约看见不远处有个大门,那里屋檐下可以暂且避上一避。

“娘,你看那里有个屋檐,我们可以去下面躲一躲。”大娃有点担心根嫂。根嫂虚弱地望了那个方向一眼,随即轻轻地点了点头:“嗯,你先带妹妹们跑过去,娘在后面跟着你们。”

大娃便艰难地抱起老三,领着老二来到这朱红漆的大门口,妥善安置好两人以后,回头又冒雨过来搀扶根嫂。

今天总算有个落脚处了。根嫂宽慰地想,可是突然又眉头一皱,原来她听到了女儿们肚子里此起彼伏的咕噜声。根嫂再看看自己瘪瘪的肚子,只好再次把孩子们搂在一起,无声地流泪自责。

天越来越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