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之行(1 / 2)

上京城,皇权斗争之地,见证了多少代王权的更迭。

虞歌不是第一次来上京城,早在四年前她就来到过这。不仅仅是为了体验云安朝的繁华,更是为了那个现在远在雪山的救命恩人。

可想而知,顾年一个假名,在五湖四海纷至沓来的上京城就如同一粒小石子般石沉大海。

找了四年,没想到竟然是在绿洲里成了任务目标。

虞歌看着高耸的城墙,不得不感慨一声命运。

与木翎一道过了城门的守卫检查,刚入城门,熟悉的喧闹声涌入耳中。

云安朝对商人的打压并没有那么厉害。

虞歌的运气不算太差,当朝的皇帝是个明君,鼓励生产,发展民生。减少了农商的赋税,对商业和农业的鼓励使得国库不减反增,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富足。

云安朝在这位的治理下,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趋势。

经济实力有了,皇帝拨给军部的粮饷也更加的丰厚,并不是重兵黩武,而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

而且皇帝另外下旨在乡间开设学堂,允许平民百姓的孩子进来读书识字。考核合格者可以到镇上学习更深奥的学问,以此类推,最终得以推举入京学堂学习。

而没有获得推举的孩子,则可以选择继续在乡学堂学习。朝廷管着学费,学了出来,无论是做帐房,还是入府衙做文吏等职位都为平民百姓家多了不少谋生的出路。

而此举也为朝廷选出了不少人才,也多了不少弊端。

最初选择的孩子,大多确实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记得第一位入京学堂的少年文士,穿着自己最得体的衣裳,面料也是洗得发白的。多数的衣衫上满是补丁,在京学堂中格格不入。

皇帝召见时却不卑不亢,颇有文人风骨,又出身耕农之家,对田地开掘,工具变革颇有创新。皇帝大赞,封了少年官职,让他入了工部。

又对地方下令,广招人才。

可是,这一次,应召而来的少年们,英姿勃发,衣冠楚楚。

虽然并不是奢华亮丽,却也足以看出少时世族教养的痕迹。

一个朴素的都没有。

皇城中的那位大怒。

下令由靖安侯考察这些士族子弟。

既然出身世家,那么对历史典故,典史文籍必然能说上一二。

那么就请诸位大才子下去辩论吧!

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视角,虞歌自然能看出皇帝想要的真正的推举贤能,让他能够广招贤士。而皇帝对士族的不满也已初见端倪。

少年一起长大的默契,让靖安侯明白皇帝的期盼,也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帮助皇帝。

可惜好景不长,靖安侯监管了没几年,推举了各行各业不少的能人。亦或是对治国之道有独到见解的,有的对农耕天文感兴趣,也有人懂算术,理财有道。

眼见着这条路走得通,皇宫传出消息,皇帝有意开设科举!

这可真的是十年寒窗苦读换得进士告身。

皇帝有意让靖安侯担任主考官,成为第一代晋升文士之师。

可是就在大考开始之际,天山水源阻断,漠河断水之案被摆上了皇帝的案头。

迁徙难民,安顿百姓。

一桩桩一件件,朝堂上却满是对靖安侯的指责,京城坊间也多是对靖安侯的谩骂。

皇帝是明事理的。

只是罚了靖安侯监管工程不力的罪,将他的官位免去,保留爵位。勉强护住了自己这个自幼一同长大的兄弟。

虞歌只是为靖安侯委屈,替皇帝无奈,为云安朝叹息,这么一折腾,科举拖延了两年,盛况也不如开年。

实实在在的阻碍了云安朝发展的大势。

虞歌收拾好心情,与木翎一同牵着马走向了尝苦所说的客栈,据说众人都在那里等待着自己。

木翎打了个哈欠,这几日的赶路,连他也是累的够呛。

反观虞歌,却是精神奕奕。

同是星光赶路人,为何二人相差如此之大!

虞歌装作没有看到木翎哀怨的眼神,抚平乌黑色衣裙上的褶皱。

是的,她又换了一身衣裳。

敦煌天女套装在大漠上拥有加成,但是在人来人往的京城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对虞歌来讲,有些过于惹眼了,而自己作为悬赏榜第一,不可避免的有些仇家。

虽然自己实力高强,但是虞歌也不愿将自己的行踪轻易暴露出来。

这身黑衣是虞歌这些天利用免费抽取到的服饰分解加上之前积存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出自一套充斥着阴煞的套装。

只是材料有限,本着先做大件的原则,虞歌先将裙子做了出来,这是件四星的良玉套装,灵感来源于“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一诗。

这个套装显然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