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3)

前文讲到女主做了些给自己“行方便”的事。

领队的见院内起火,两女子脸上黑渍斑驳,前拖后拽往外奔逃。

便差遣两名侍卫,领她们离开火场。

同时派人向刘夫人通报。

先行招聚周边杂役,助潜火队取水。

九月观——虽然说是临河而建,离河尚且有一段距离,兼之筑有高垒。

上下取水其实不易。

这地带杂草丛生,除之不尽。

杂役们每日干活,早已掘出隔火带。

就算院内失火,顶多外延一圈,烧光了事,不至于扩散开来。

这火却越过隔火带,往大路上蔓延出去。

领队本还心安神泰,见火势扩散,才隐隐感觉不对劲。

但火光越盛,心里越急,思维更不灵透。

当下只能紧急调动援手,想要尽快断了火势。

期间又派部下,向刘夫人传报了第二次。

文姜和小葛被带到临近高垒的矮沟前。

两名侍卫一左一右紧挨她们,凝目注视,均把手按在剑柄上。

却在这时,瞧见一名潜火兵,带领几个杂役,推水车急奔而来。

那潜火兵撇开车子,先一步赶到近前,气喘喘道:

“当班的!水里也不知掺了什么,泼在火上,反似浇了油,叫你们同来查验!”

两侍卫见火势头渐旺,正在纳闷。

听潜火兵这么一说,也未及细想。

其中一个侍卫跑到车旁,往水桶里一看。

却是空的!

心念一转,被一锄头砸上颅顶,当即倒地。

那几个杂役围拥而上,一顿乱锄猛扎。

另一个侍卫见势不妙,忙要奔脱喊人。

却不料一只宽厚大掌,将他嘴牢牢捂住。

原来那潜火兵,趁他分心之际,已悄悄绕至身后。

那侍卫经这一捂,感觉此人气力极大。

当下想要拔剑。

手一摸,却发现剑鞘空了。

原来那潜火兵一手捂他嘴的时候,另一手已顺势将剑扯出。

那兵却不用剑。

只往远处一摔,拿把割草的镰刀横抹脖子。

那刀刃又顿,来回刮拉好几下才算完事。

小葛见那人丢下侍卫,转向她们,忙用双手捂住嘴。

只吓得腿脚发软,浑身发抖,勉强还能站着,却是半步也迈不动。

却见文姜迎上前,略带嗔怪道:

“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你,险些咱们人就没了。”

“早就来了,总要等个机会。”

原来,这名潜火兵,是二院马队的马头叔敖所扮。

那些推车杂役也是当初被俘的马队兄弟。

这些人多是跟小葛打过照面的。

只小葛全不记得他们。

文姜又喜又惊。

“那孩子只说有接应的,也不透露是谁,怎么是你?”

“说来话长,先走!”

叔敖让文姜和小葛上车,蜷起身体,藏在水桶中间。

将两侍卫作一处堆进沟里。

还装作无事,领众兄弟,往一条下河的便道上去了。

那出入口有侍卫把守,眼见失火之地浓烟滚滚。

潜火兵取水,绝不敢稍加阻拦。

如此下到河边,穿过芦丛,早有人泊船岸头。

也作役从装扮,用布包住头发。

文姜瞧着面生,不是马队的人。

叔敖也不多介绍,只叫弃车上船。

那人驾船娴熟,顺当渡过大河。

对岸的出入口也有侍卫把守,那人却不避开。

文姜提着心,凑近一看,哪是真的侍卫?都是马队兄弟扮的。

上了堤,斜对面就是姚将军的住所。

门口早打点好了,直入进去。

右手一间房,空荡荡的,只靠里墙面上挂着一张窄榻。

那陌生的带路人,轻轻托起榻,不取下,又挂回去。

连续三次,榻还挂在原处,榻下方传出“砰”的几声。

墙面从内而外崩裂,露出一条宽敞的隧道。

又有两个马队兄弟当门而站,各持一锤。

原来这墙面看似砖石筑造,内质却松散,只作遮眼。

床榻起落三次为讯,从内砸破,即可由密道出宫。

墙面一经破坏,不能复原。

是以这条捷径,打从初建时,就不作长久之用。

再说刘夫人出了大殿,行出一段路。

御喜发现有人溜了,忙向上汇报。

刘夫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