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人的法子,有的是。

碍于新君临朝,刘夫人还不那么明目张胆。

齐女受到折辱却不得不从的样子,只能悦她一时。

便是揪着点小岔子整治,又济得了什么事?

成天瞧着那张要死不活的脸,眼里没个干净。

正想着怎么才能消解百愁,前方传来消息。

天子发诏封君,要老二前往王城,面圣加爵。

接到诏令后,老二并未立即出发,想是怕空巢被占。

直捱到初春,才总算肯走。

二公子离城次日,一切如常。

正是春耕繁忙之期,苦役们在田地里劳作整日。

至黄昏,听到上面喊吃饭,都不管不顾,没命地赶。

偏生锦儿得了叮嘱,不把事情做好,就放不下。

分派给她的工作,总比别人要多。

等把手头的活忙完,已经晚了不少。

她搁下舀粪的兜子,心想这趟笃定又要挨饿,也就不急了。

打算先去清洗行头。

于是挂上空桶,挑起担子。

正要走,突然眼前一晃,被人给拦住了。

锦儿吓了一跳,抬头看上去。

截下她的,正是代管这块田地的监工。

锦儿不知道这位叫什么名字。

只因他样貌瘆人,身躯佝偻且庞大,众人私底下都戏称他为“丑牛”。

据说这丑牛,原本是个掏粪工。

肯吃苦,气力又大。

才给他当个小头目。

因这处地偏,非要个踏实牢靠,能看得住人的。

丑牛平日里不怎么搭理人。

虽然职责所在,少不了盯梢催工,却没见他特意刁难过谁。

有些杂役一开始怕他,时日久了,见他不拿威作势,反倒还在他面前说些膈应话。

他倒也随人挤兑,从不计较。

锦儿见丑牛下地干活时,做事熟络。

曾提着胆子去向他请教。

他只斜瞅一眼,睬都不睬。

锦儿只觉得那一眼——精光闪烁,极是凶恶。

从此再不敢招惹。

怎么今天,他倒主动找来了?

“你有什么……”

话没说完,就被丑牛翻转身体,倒纳怀中,一把捂住嘴,将身提了起来……

这会儿,田夏还在君母殿尽孝。

九月观里。

小葛照常开灶炖汤。

二公子走前,特意遣人援送一批物资。

里头有些时令货,她们舍不得吃。

拣新鲜可用的,搭配肉骨,熬煮成汤。

气候已经回暖,小葛做汤时,也更加注重清爽。

边角料切碎了,做成肉糜,吸附杂质。

漂出肉糜,即成清汤。

熄了炉火,一大锅子滚烫。

等沸声止住,小葛小心揭开盖子。

恰在此时,文姜姑姑走了进来。

“好了?”

“还要凉一凉。”

“你先去瞧瞧轮班的侍卫到了没。”

小葛依言去了。

文姜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瓶,一整瓶汁液全倒进汤里。

小葛把汤吊得极清。

汁液橙黄的,倒不染色。

刚入汤时,蒸着热气,一股甜腻扑鼻。

等融透了,气味变淡,鲜香依旧,几乎闻不出异味。

即便细嗅之下,略有不同,也堪称甘美。

【痹药苦涩,会败口味,这种小儿用的安神药,多加些倒无妨,稍见效用,却能叫人浑然不觉,才是最好。】

不多久,小葛回来,说轮班的侍卫都到岗了。

文姜就同小葛一起,把大锅和碗笼,分了两趟,抬到门口。

小葛照着先前的习惯,先去跟当班的领队打招呼。

虽然小葛说三五句,人家才回一句。

但两人面上都带笑,挨身站着,也算相当亲近了。

记得刚开始送汤,还天寒地冻的。

那领队打着哆嗦,怎么也不肯受她们好处。

小葛追在人屁股后面,“大哥"长,"大哥"短。

碰了一回钉子,也不怕再碰第二回第三回。

若换作锦儿,万难之下,也屈不了身。

文姜平日里跟小葛相处,只觉得她乖巧听话,处处叫人舒心。

其实单看外貌,这丫头清汤寡水,无甚出众。

笑起来,却自有一股花蕾含嫣的甜美。

但她对着侍卫的那种憨笑,总让文姜觉得,不似她寻常笑得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