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 / 4)

的?”

年老嘉宾:

“这可不一定,好莱坞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有不少票房很高的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也表现得很出色,像《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说明商业与艺术是可以一并取得成功的。只要你做艺术的时候兼顾市场,面向市场时不丢掉艺术,是可以一并成功的。”

“在现今文学领域,凌子的《碟缘·异世之光》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凌子突然写出了不同他以往风格的作品,且不说他是如何做到这种转变的,就他这种转变的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不可思议的。”

“我也读过他以前的作品,说实话那时我就认为他很有潜力,只是被市场风带到一个很庸俗的方向上去了,只要他肯改变思路与风格,是可以写出很优秀的作品来的。”

“而且凌子也有转型的条件与底气,他不像很多作者那样一部作品失败了也就基本告别写作生涯了,他凭自己的积累完全可以承受一部作品的失败,也许他因此就这么做了。”

从年老嘉宾的最后一句话,看得出来他还是更倾向于凌子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取得进步与成功的。

显然年轻嘉宾并不同意他的观点,表情有些严肃的说:

“阎老师,在这一点上我跟您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一个人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或者说不是他想变成什么样的风格就能变成什么样的风格的,一切还得看他的客观条件。”

“我作为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在年龄上很接近他们八零后,所以我更能理解他们这代作家,乃至他们这代人。我觉得正常情况下,凌子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转变的。这其实和他成功的过程与成长环境有关;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不少像他那样成名的青年作家的身上都有这样的问题。”

“他们很多都是年少成名,年纪轻轻的——学业还没完成呢就成了著名作家了,这就注定了他们很难有优秀作家所应有的成熟的心智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后者更是根本就不会有,”

“所以他们就很难写出或根本就写不出有很深思想性和深度反应社会现实以及理性看待社会现象的作品。他们的题材也大多局限于校园以及他们所熟悉的那个小圈子,读者也大部分是学生,而且以中学生居多。”

主持人:“你说的这些都是他们刚出道时的情况吧。”

年轻嘉宾:

“是的。那时的他们还刻意的想让自己的作品有些深度,就写什么青春的残酷,结果又为赋新词强说愁。要说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这没问题,这是普遍性的,但有多少人的青春是残酷的呢?而且我觉得现在的他们与以前相比也没多大进步——至少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为什么难以进步呢?也与他们年少成名以及之后的成长环境有关。二十岁左右就拥有了很大的名气与财富,写的书几乎本本畅销,使他们的人生注定不能再像一般人那样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度过;年纪轻轻的就再也不能体验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了。”

“开始时他们的作品还能让那些校园中的读者产生共鸣,但他们的读者在渐渐的成长,而与他们的成长轨迹却再也不能相交。”

“他们的读者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偶像和自己身处两个不同的世界,偶像在天堂享受荣华,而他们一直在地上为前程生计劳心,偶像却再也不能发出他们内心想要倾诉的声音,慢慢的他们便与偶像分割了。凌子后来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

“他想改变这种状况,又注定会有心无力,因为他一直在名利的光环中生活,根本难以从普罗大众的生活中获取滋养,去积累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素材;”

“就算他努力的去关注芸芸众生的世界,也不会有亲历者那种切身的感受,到头来只能描绘出一个又一个在他的读者看来渴望却不可及的虚幻的梦,有的还经不起道德的评判。”

“表演、歌唱类的明星可以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而不影响他们的技能;作家不行,作家必须扎根于社会,这样才能在阅历中炼出成熟的心智与思想。而凌子——后来即使身处低谷,也依然拥有光环与财富,处在行业金字塔顶的象牙塔,根本就没有蜕变的动力与机会。”

年老嘉宾呵呵的笑了,说:

“那你的意思是说凌子还是得到脑机接口的加持了呗。那咱们就聊聊这个脑机接口,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来之前我仔细查阅了一下相关的资料。”

“脑机接口,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极或者芯片植入人的大脑,让大脑与电脑进行互动。开始的时候它主要用于医疗康复领域,比如可以让失明的患者重新看见东西、失聪的患者重新听得见,还可以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

“更重要的,从理论上来讲,它可以将知识处理后植入大脑,使人瞬间知晓天文地理;也可以将人的记忆处理后输出,甚至在大脑间进行数据传输,让人们无需语言便可以自由交流,实现心灵感应。这就是记忆移植,也正是当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