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刘秀太急了(3 / 5)

大汉永存 朕不帅 3688 字 7个月前

韩歆的遭遇不是个例,有个叫申屠刚,甚至当过尚书令,也因为“以数切谏失旨”,被刘秀贬到地方当了个小县令。

此人也算是官宦世家出生,是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的后代。

申屠刚初仕郡功曹。时值汉平帝朝,王莽专权,朝多猜忌,申屠刚深恶痛绝,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言事,忤王莽旨意,被罢归乡里。

王莽篡汉,申屠刚避地河西,巴蜀,辗转20多年。时隗嚣欲背光武帝刘秀,而归附西南军阀公孙述,申屠刚劝之无效。

建武十年(31年),光武帝诏书征申屠刚,任侍御史,不久,升任尚书令。

申屠刚质性方直,常慕史鳅、汲黯之为人,在朝多次犯颜直谏,后被贬为平阴令,复征为太中大夫,因病辞职,卒于家。

有作品《举贤良方正对策》、《说隗素》、《将归与隗景书》三篇。

主要是有一次,刘秀准备出宫巡游,申屠刚拦住车驾说,天下还没统一,陛下不应该贪图享乐。

刘秀不听,申屠刚竟然用头顶着刘秀的马车,坚决不让出门。

那一次刘秀虽然没有发作,但梁子算结下了,终于找了个借口将申屠刚一脚踢出了京城。

忠言逆耳,这是人性使然,在这一点上,刘秀是不如李世民的,李世民多次被魏征骂得下不来台,私下甚至不止一次说:“有机会,一定要杀了这个老匹夫。”

即使是这样,他依旧重用魏征。

除了这个,刘秀对当年更始投靠的人,始终有戒备。

像是韩歆、冯衍、鲍永这些都是当年刘玄的手下,刘秀最开始招降他们,他们是不干的,特别顽固,直到确认了更始帝刘玄的死亡,才肯投降。

最明显的就是冯衍,此人少时有奇才,20岁即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冯衍辞不肯仕。

后为更始将军廉丹掾,讨伐山东,王莽催战,冯衍劝廉丹屯兵大郡,以待时变。廉丹不听,战死,冯衍亡命河东。

更始二年(24年),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冯衍建言屯据并州,鲍永乃以衍为立汉将军。

光武帝即位,鲍永、冯衍坚守不降,后知更始帝已殁,乃罢兵降于光武帝,任曲阳令,立功当赏,遭受谗毁,故赏不行。

建武六年(30年),冯衍上书陈八事,光武帝将召见冯衍,然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等俱相排挤,遂不得入。

后交往外戚,转迁司隶从事。光武帝惩治外戚,冯衍获罪,西归故里,闭门自保。建武末,上疏自陈,终不见用。

明帝即位后,冯衍又被诬陷“文过其实”,遂废于家,潦倒而死……

他因为坚持效忠刘玄,遭到不公正待遇。对此冯衍觉得很无辜,他还给刘秀讲了个故事给自己辩解:

“古代有个人叫隔壁老王,调戏邻居的两个妻子,其中年纪大的女子竭力反抗,年纪轻的顺从了。

后来邻居意外死了,隔壁老王就娶了那个年长的女子,而不肯娶年轻的那位。

别人表示不理解,老王说:‘以前他们是别人的,总希望她们顺从我,现在要变成我的了,当然希望她能为我拒绝别人!’”

这就是他的隔壁老王的故事,冯衍还说,这就是“臣道”,我就像那个年长的女子,坚守臣道,如今投降了您,也不会轻易背弃您的,难道不应该受到表彰吗?

可惜,刘秀不这么想,刘玄有时候就像他的禁区,毕竟弄死他唯一的哥哥,还想杀了他,轻易触碰不得,冯衍一辈子都没得翻身。

当然,还有原因是这些人时不时拿刘宣说事,还去吊唁,刘玄都死这么久了,你还怀念,朕如何重用?

还有一点,刘秀对谶纬非常相信,他对谶纬的信,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他一辈子在谶纬上没少干荒唐事,建武元年登基之初,刘秀竟然依据《赤伏符》暗示任命官员。

光武一朝,如果谁要是不信谶纬,就往往要倒大霉。

东汉初年四大学术泰斗,分别是桓谭、郑兴、杜林、陈元。

郑兴信天命,却不信谶纬,他是个有神论者,信奉天人感应。同时他他不认为上天会降下“圣旨”(谶),所有的图谶符谶只不过是伪造的罢了。

这人挺厉害的,他专长于《春秋左氏传》,东汉《左氏传》学派,半数出自他的门下。新朝时期,他和弟子们,曾经与大名鼎鼎的国师公刘歆,一起研讨、宣讲《左氏传》。

刘秀想凭谶纬定郊祭典仪,郑兴仅仅说了句我不懂谶纬,惹得刘秀大怒。

郑兴还算识趣,以“我没学过谶,不代表谶就不对”,逃过了处罚。因为不依附谶纬学说,郑兴终生得不到重用。

尹敏的思想大体上接近郑兴,也是个反对谶纬的有神论者,同样主张“以五经仁义正道为本”。

此人熟读《欧阳尚书》、《古文》、《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