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还有这样种地的(1 / 1)

“萧公子能有这样的家国情怀,也是读书人的楷模”,最后大家都散了,萧静还陪在刘恒身边,两个人相谈甚欢。

晚上周东雨进入空间,春耕种植的稻苗和红薯苗已经长到可以移植栽种了。

于是去了祠堂的厢房,把稻苗和红薯苗,移到事先准备的木框里,最后一次浇上灵泉水。

回来之后通知全家人,明天全面开始种植水稻,顺便通知十户人家来进行学习种植方法。

天还没有亮,几个儿媳就将早饭做好。早饭是大馅包子和米粥,米粥里面也加了盐和糖,吃饭的时候,几个小家伙也争先恐后的要加入干活队伍里。

“奶奶,我们也要去种水稻,但我们太小了,不知道能干什么”。

“你们可以帮助大家,捡拾掉在地上的稻苗,还可以给大人送水喝”。

刘恒说道,“萧夫人,我们也想一起去田里帮忙,只是没有种地的经验,怕是好心办了坏事儿”。

“两位不用自嘲,也不用担心,只要认真学习,栽种并不难,明天我还要教会村里十户人家种植技艺,你们可以一起学习种植和操作方法”。

饭后萧宁带领几个弟弟去了祠堂厢房,将稻苗装上牛车,拉到了水田地。

见到培育的稻苗长势喜人,翠绿挺拔,大家心里充满了无限希望。

这个时代,种植水稻很简单,就是平整好土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地里,至于出不出苗,间距合不合理,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萧夫人,您这个方法真妙,既可保证成活率,也能最大限度栽入稻苗提高产量”,几个种田经验丰富的人一针见血,就把这种种植稻苗的益处说了出来。

“我们这是两季稻,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所以先要育苗提高种子的成活率,缩短时间”。

“什么,一年可以收获两季稻子,这不是天方夜谭吗,闻所未闻啊”。

刘恒再一次被惊到,犹如炸雷响彻云霄,脑袋里出现了无数个不可能。

“下面,我将种植水稻的要求和方法向大家说明一下,首先插秧要由男子完成,力气大,不怕长时间泡水”。

每个人背上一个竹篓,然后把稻苗打好捆,均匀扔在稻田里,剩下的人,要将岸边的稻苗送到这些插秧人的背篓里,运送过程中不能折断稻苗。

为了提高种植速度和质量,周东雨编排了口诀。

“插秧要做到浅,直,匀。

浅就是插秧深度半个食指,深了影响后期成长,浅了遇到大风会被吹倒,只有深度合适,这样才有利于成活。

直就是秧苗要垂直,不能东倒西歪,和做人一样要顶天立地。

匀就是行距、穴距都是固定了,我用木条做好了间距,大家按照上面的尺寸种植就行,熟练以后就可以目测,直接插入就可以了。每穴苗数要四到七株稻苗,不能多也不能少。

最后,秧根对齐,插秧深度深浅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这样简单的口诀,就把插秧的重点全部归纳出来了。

“亲家母,你真是能人啊,不仅医术精湛,这种田的把式也比我们这些人强的太多了”,享受村民的赞扬同时,周东雨带着几个儿子先给大家做了示范,村民不懂的地方及时给予谅解,保证所有人学会种植方法。

“如果大家没有疑问了,现在就可以去祠堂厢房领取稻苗,种植过程中如有不懂的,也可以随时来问我们”。

杜微和萧蔷两人在祠堂,负责为村民发放秧苗,村民看到绿油油挺拔的稻苗装上自家的背篓,无不感谢萧家仁义,有了好事还惦记村里人。

大家取了秧苗后,这十户人家就开始全面插秧,村里有的人羡慕,有的人后悔没有报名,还有的人抱着怀疑的态度,等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