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研究下卡车(2 / 3)

是去看看,就被你发现端倪了?”

杨佑宁听了立马笑起来,“我就知道你小子不是那种闲人,干什么事,都是有目的,赶紧说说,什么情况。”

杨小涛摇头,“本来我想着搞出来在说的,既然您发现了就先通个气。”

“快说说。”

“是这样的,咱们这生产出来的拖拉机和高压锅等产品堆在仓库里都快放不下了,可车队每天都要来回往返火车站好几趟,一天下来司机不比车间工人轻快…”

随后杨小涛解释起来。

前些天,杨小涛特意跟过车去运输,也清楚开大车的辛苦,回来的时候还开了会车,亲身体会了司机的辛苦。

尤其是这年代,国内生产的卡车还没有转向辅助系统,开车全靠臂力扭,那方向盘打的飞快,一般人力气小了根本转不动。

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副驾驶的人帮忙,才能转弯。

于是杨小涛就想起,前世汽车上的辅助系统,这些天就在家里研究。

起初,杨小涛对现在卡车情况并不熟悉,想要在汽车上装个部件,就像是给系统打个布丁,只会让原有的系统有更多漏洞。

所以就想着找辆卡车看看,结果看了几次,还是没有结果。

后来,杨小涛就将注意力放在系统提供的子技能上,驾驶精通成。

对于这个子技能的介绍,杨小涛可是记得清楚,能够掌握小型车辆驾驶及修理精通。

只要掌握修理精通,那车辆的构造设计不是手到擒来,一目了然嘛。

虽然只是小型车辆,但是能够升级啊。

于是,杨小涛在付出两百学分后,二级的驾驶精通就成了中小型车辆。

又五百学分,子技能升级成三级,加了个大型汽车驾驶,可只是驾驶精通,并没有掌握修理能力。

最后,杨小涛忍痛花了一千学分后,子技能驾驶精通来到了四级,成功开启了大型汽车的修理精通。

有了这个子技能的帮助,掌握现在使用的卡车构造轻而易举。

而随着对卡车结构的了解,结合前世的记忆以及相关文件资料,杨小涛要做的转向辅助系统也有了初步概念。

“你是说,一种可以让方向盘,容易控制的东西?”

杨佑宁听明白了,他经常坐车,知道司机开车时候的样子。

有时候道路拐弯,那方向盘大的是呲溜转,跑过去后还要往回打,整个人都处于匆忙状态中。

只是没想到杨小涛早就的跨度,这么大。

前一阵还在研究高压锅拖拉机的,这会儿怎么跑到卡车上了?

难不成,以后轧钢厂要自己鼓捣卡车了?

这年头只是一想然后就抛在脑后。

卡车,不是好弄的,不仅要人,物。

更重要的是,时间。

“对,就是研究下卡车的构造,然后设计个东西,方便打转向,同时会尽快恢复原位的东西。”

“其实这东西,国外已经开始安装了,但国内还在仿制中”

杨小涛说了当下的情况,杨祐宁也清楚,自从北边专撤走后,不少还在生产线上的卡车就成了废铁,这些年虽然有了起色,但总体来说,技术还是落后一大截。

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国内的技术只能靠自己搞了。

“这个什么,辅助系统,可以搞,回头我跟老陈说一声,让他全力配合。”

杨佑宁听完后立马来了兴趣,在他看来,这要是做成了,国内的那些汽车厂还不得求着来?

自家厂子采购汽车还不是痛快地?

还有,谁说轧钢厂只能生产拖拉机了,就是搞汽车配件,那也比他们强。

杨佑宁说着,让杨小涛把这事当成正是做,不过也不要急,慢慢来就行。

毕竟,研究这方面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怕杨小涛钻牛角尖,忘了本身的职责。

随后,杨佑宁又问起工人们的态度,杨小涛对此很有信心的保证,“工人们爆发出来的工作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那就好。”

杨佑宁欣慰不已。

“你看,现有没有王复汉在时搞的那一套,工人们不用喊着口号干活,墙上的标语也在雨雪下变得灰白,甚至连广播里喊得口号都成了老生常谈。”

“但工厂忙碌的景象,工人们干活的激情,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一天比一天光彩。”

“这说明什么,说明好几句口号,干不了实业!”

“现在的场景,才是轧钢厂工人当家做主的真实反应。”

杨佑宁感慨说着,杨小涛看着忙碌的工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只是点头。

两人继续走。

中午吃完饭,杨小涛回到办公室,继续琢磨卡车驾驶的辅助系统。